总有一种爱润物无声 总有一种付出毫无怨言
阅读提示:
“每天,下了班回到家,买菜做饭,喂公公吃饭,忙完家里的家务事,晚上十点多才能坐下来。”这是曹友兰工作 “八小时以外”的真实生活写照。25 年来,曹友兰服侍老人、带大孩子、照顾全家人起居,携手家人抵御生活的风风雨雨。这个有爱的家庭,今年被评为广东百户“最美家庭”之一。
曹友兰(右)在照顾患病的家公。(资料图片)
毫无怨言的付出
1991 年,曹友兰成家,那本应该是人生幸福的一年,可是,父母的相继离世,让她承受了莫大的打击,也让她更加珍惜“家公家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父母之情。二十多年来,这个平凡的家庭一直在正常的轨道上行驶着,直到2013 年某天却遭遇了变故。
2013 年6 月,曹友兰90 多岁的家公突发高烧、呼吸困难,被送往医院急救,经过十几天的治疗,家公的命虽然保了下来,但是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曹友兰主动担起照顾家公日常生活的重担,早上起床的时候,她便与丈夫一起帮家公洗漱;开饭的时候,她盛好饭,一口口喂家公吃饭;夜深人静的时候,她起床帮家公清洗尿盆;天气晴朗的时候,她会推着轮椅,带家公到外边转转。为了让家公更好地恢复,曹友兰坚持学习医护知识,以便可以为家公解决平时出现的小问题;坚持学习按摩术,有空就为家公按摩;坚持学习科学饮食,为家公合理配餐。
“爸,你半夜口渴的话叫我。”这是这个家庭最经常能听到的话。这一切,街坊邻里都看在眼里,不少亲友知道曹友兰辛苦,邀请她出去外面旅游,放松一下,她都拒绝了,因为她放心不下家里的老人。4 年来,曹友兰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她心里惦记着家公家婆,半夜时不时爬起来照看家公家婆,听听有没有动静,看看有什么要求,没有半点怨言。2016 年年底,曹友兰的家公与世长辞,家婆悲痛欲绝。曹友兰强忍伤心振作起来,经常带家婆出去散步,陪她聊天,尽心尽力照顾好家婆,她说:“爸去世了,我要照顾好妈,让她不孤单,让她快快乐乐地生活。”
润物无声的传承
1968 年,曹友兰出生在源城区埔前镇一个土屋瓦房的家庭里。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每天早出晚归,为了生计、为了养大四个儿女,常年忙碌在田地里。曹友兰的父母是村里公认的好夫妻,几十年来,两人相濡以沫,和邻里之间和睦相处,从来不计较得失。他们用行动感染着曹友兰一辈,孩童时期的曹友兰,就懂得体谅父母的艰辛。一到寒暑假时期,就到田地里,帮着父母插秧、割稻谷、晒稻谷。放学回到家,做饭洗碗洗衣服,更是家常便饭的事情。
曹友兰还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探望孤寡老人、关爱单亲妈妈,跟“ 星星的孩子”做朋友……她还定期到源城区“志愿驿站”服务,为居民解答一些社保咨询,陪社区的大妈聊聊天,为她们穿穿针线。
曹友兰的“大爱”也影响着她的下一辈,她的儿子叫潘璟璐,是大家口中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受父母的言传身教,潘璟璐在外不厌其烦地帮助其他人,人缘极好;在家他把孝敬长辈付诸于行动。有一次,曹友兰夫妻二人被同时安排到外地学习一周,潘璟璐主动向父母提出照顾老人的请求,并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这一切,归功于这个家庭长辈们身体力行的付出,正如潘璟璐在作文中所写:“我的父母是世界上最好的子女,他们不单是我血脉上的亲人,更是人生道路上的导师,成为像他们那样孝敬父母的子女就是我的为子之道。”
本报记者 郑婷影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