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全新《河源晚报·教育周刊》闪亮登场

没有约定、没有彩排,当记者来到市二中时正是课间,在8 年级7 班,几名学生围着《河源晚报·教育周刊》争相传阅,看着、谈着、读着……

新学期,新气象,河源的中小学生也迎来了全新的《河源晚报·教育周刊》。5 日,改版后的《教育周刊》第一期报纸陆续发到全市中小学师生手里。知识更全、趣味更浓、互动更多的全新《河源晚报·教育周刊》让师生们耳目一新,众多师生给这位换装后的老朋友纷纷点赞。


同学们在争相阅读改版后的《教育周刊》第一期。

新版强化“知识、有趣、互动”三大特色

记者看到,全新的《教育周刊》分小学版和中学版,全彩印刷、图文并茂,漫画的巧妙应用让人耳目一新。内容上,改版后的《教育周刊》,内容更加丰富,不但保留了原来所具有的丰富的课外知识,而且还增加了大量的语文、数学、英语方面的知识和训练。此外,全新的《教育周刊》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

翻阅改版后的第一期(即第471 期),记者看到,小学版共有封面、七彩校园、童声童气、小荷尖角、语文乐园、英语王国、数学魔方、课外天地8 个版。除了封面外,其余7 个版均有互动性。其中,语文乐园还邀请了点评老师进行专业点评,让老师与学生超时空互动。而中学版8 个版则分别为封面、校外拓展、畅聊吧、妙笔生花、文艺趣园、玩转数学、英语角、课外天地。记者看到,畅聊吧以受社会热议的“王者荣耀”为题,引发学生对 “开黑”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导学生正面看待网络游戏。最后一版的《孙杨“三滴泪”》文章,既满足了中学生的追星梦,文字表述也贴合中小学生的口味,让人在“玩中学”。

改变,只为让你更喜欢

两个多月、3 次改版讨论会、10 多个微信群、3 次否定改版,在广泛征求广大读者、专家学者、报业同行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全面参考借鉴国内外报业发展的前沿理念和实践经验,改版后的《教育周刊》第一期终于来到中小学生的手里。

《改变,只为你更喜欢》,全新的《教育周刊》封面,这份致读者的信,道出了该刊物一直的信仰和心路历程。《教育周刊》已经陪伴读者走过了21 个春秋。自创刊以来,《教育周刊》立足校园,服务师生,成为“中小学生喜欢看、有益身心成长的课外读物”。21 年来,该刊进行过多次改版,而此次改版是改变最大的一次。为了满足“知识、趣味、互动”三大特色,《教育周刊》创作团队可谓搜肠刮肚。该团队共有 5 人,两名编辑、3 名记者,“休刊的两个多月,我们邀请学生、家长、老师开了3 次改版讨论会,与市直和源城区多个学校老师成立了10 多个微信群,无数次加班,一次又一次地编版、改版。”创作团队的“明哥”说,在把《教育周刊》办得更好的路上,他们一直在努力,同时,也希望更多的师生与我们密切配合,展开互动,学生可以投作文、美术作品等稿件,老师可以参与点评以及提供各科习题。“为了拓宽师生与《教育周刊》的互动通道,我们不仅安排记者与学校互联,还有专门的微信群和邮箱。”“明哥” 说,希望师生们在这个全新的平台上玩得更欢,学到更多。

为新版的《教育周刊》点赞

“很不错!”市一小魏先娣老师言简意赅说了这三个字。她参加过《教育周刊》两次改版讨论会,见证着改版的一点一滴。她知道这期报纸来之不易。她也表示,自己会好好认真地再看一遍。

“耳目一新,内容比以前更丰富了。”在市二中,刚刚拿到新版《教育周刊》的8 年级7 班的林昱辰这样说。林昱辰“专业”地对换装后的老朋友一一点评:非常喜欢可以匿名诉说成长烦恼的“传声筒”,还有让大家可以就某一事件或现象发表各自见解的“话题讨论”。她还调皮地表示: “ 下次我可能会偷偷地诉说下小烦恼。” 此外,她对“咬文嚼字”和“趣味探究”等增长课外知识的版块特别感兴趣。她还希望该报能多增加一些关于自然、地理、人文方面的课外知识,让课外知识更丰富。

跟林昱辰一起阅读周刊的傅涵同学也是《教育周刊》的老读者了。她表示,新版的《教育周刊》图文色调比以前更具有吸引力,知识也比以前更加全面。她尤其对透过故事的形式讲述语数外等一些趣味知识的方式最青睐,这样给同学们私下讨论增添了更多的话题和乐趣。课外天地的明星故事也是她的最爱,“原来明星闪耀光环的背后还有那么多的辛劳和汗水,让人得到不少的勉励,也给作文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素材。”

本报记者 郑婷影 见习记者 彭茂洋



相关热词搜索:河源 教育周刊 晚报


上一篇:广东乒乓球群众组男团获全运会冠军 我市运动员陈敏喜获金牌
下一篇:源城区工地又现恐龙蛋化石 距上月恐龙蛋化石发现地仅500米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