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饼促销战场搬到“朋友圈” “朋友圈”销售月饼依赖口碑,市民购买需谨慎
阅读提示:
中秋佳节越来越近,近日来我市各大商场、店铺销售月饼的气氛可谓愈来愈浓。但随着“微商”的风生水起,今年月饼在微信朋友圈也格外受欢迎。
一市民晒出自制的月饼。
朋友圈月饼促销火热
今年22 岁的小珂刚生完孩子不久,目前除了带孩子,还会在微信朋友圈售卖月饼补贴家用。因为原材料比较贵,加上都是卖给熟人,所以利润并不会太高,“我自己比较喜欢做流心蛋黄月饼,还有就是冰皮紫薯馅、冰皮巧克力馅等比较流行的月饼,毕竟广式月饼大家都吃腻了。”
缪先生是一名做了十几年甜点的师傅,他在自家楼下开了一家烘焙室,因为临近中秋,月饼生意也是火热,仅一周时间就已经有100 多人在他门店订购了月饼。记者来到时,缪先生正在搅拌糖浆做下一批月饼。他说,目前他这里卖得最多的还是伍仁、莲蓉月饼,因为月饼大多都是送礼用的,无论是公司送员工,还是走亲戚串门的,广式月饼都比较适用。而今年最新流行的大概就是流心月饼,不过因为有效期比较短,一般都要现卖现做。“目前一般都做熟客,靠卖口碑,不过因为近几年微信的兴起,朋友圈也成为销售月饼的新渠道,现在还是挺多客户通过朋友圈找到我的。”缪先生说他已经做了十几年了,也积累了相当多的客户,回头客非常多,做得怎么样,客户是能感知的,毕竟口碑是最好的名片。
关于朋友圈月饼,市民褒贬不一
那么对于在朋友圈销售的月饼,市民都怎么看呢?“ 快到中秋,朋友圈里几乎都是卖月饼的。”市民吴先生说道,“不过我基本都会找同一家,或者是非常好的朋友,这样一是可以拿到优惠价;二是可以享受送货上门服务,都是朋友,送过来可以顺便聚聚聊聊天。”而市民陈先生也在前天跟朋友订购了一盒月饼, “ 微信朋友圈卖自制月饼,卖点就是干净卫生,销售对象多为身边好友,也不怕被骗。”
但是也有市民持不同观点。李先生就认为:“这些私家自制月饼既没有生产经营资质,外包装也无任何标志,没有相关部门检测把关,属于‘三无’产品啊。”
购买需谨慎,维权相当难
虽然朋友圈里的月饼吸引了很多消费者的目光,市民购买的热情也很高,但记者也了解到,目前在朋友圈中销售的月饼仍然处于无监管的真空地带。前两天,市民王先生在朋友圈里订了几个月饼,送货上门时,却只是一个简单的盒子装着,还未密封,而且定制的月饼既没有生产日期,也没有保质期,卖家只对他说是纯手工制作,要快点吃完。“万一有质量问题怎么办呢?”这吃与不吃,让王先生纠结了许久。
根据《食品法》,如果朋友圈里销售食品的微店拥有实体店,依照法律,消费者举报后,食药监部门就可以先考察其资质和相关证件,然后再根据事实做出处理。但很多微商并没有实体店,销售的食品也都是在家中制作,加上朋友圈的私密性,执法人员在执法处理中取证相当困难,一旦这些食品出了问题,消费者维权也会很麻烦。因此,市民购买月饼,除非特别信任,否则要谨慎购买朋友圈里的月饼。
新闻1+1
时令水果礼盒成中秋送礼“新宠”
中秋佳节将至,月饼是家家户户桌上的“必备品”。自9 月初开始,月饼大战已经打响,月饼销量持续走高。市场上的主流依旧是价格要“亲民”,现在倡导的廉洁简朴风再一次在月饼包装上体现出来。那些动辄需要上千元的月饼“消失了”,反而让散装月饼唱起了主角。
昨日,记者走访万隆城沃尔玛商场,看到销售人员都在忙碌着摆放月饼,张贴价格、优惠信息等。往年的“经典款”双黄白莲蓉,伍仁月饼依旧受市民喜爱,依然是主力军。但这些年,不少个性月饼也是异军突起,比如流心蛋黄月饼、榴莲月饼、冰皮月饼等,商场的售货员表示,如果市民买回自家吃可能会选个性月饼。
近年来,中秋送月饼的传统观念开始慢慢发生转变,不少市民更青睐于选购水果礼盒作为中秋礼品。昨天,记者走访了市区几家超市和水果店,发现随着中秋节临近,水果也慢慢换上了 “ 新衣”。位于大同路的叁拾家水果专卖店销售人员对记者说,中秋节临近,买水果的人比平常会多一些,像沙田柚、橙子、苹果都是比较热销的水果。问起在节假日是否价格有上涨,她们都表示没有这个情况。为了呈现水果的异彩纷呈,中秋她们也给水果穿了漂亮的“外衣”,推出礼盒水果。顾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几样水果混搭,这样既让市民有更多选择,同时看起来也够 “面子”。
本报记者 刘世铭 见习记者 凌敏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