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我市提出到2020年建成河源特色气象现代化体系 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城乡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预报空间 分辨率达到2.5 公里,可用预报时效 达到7 天;气象探测自动化程度达到 90%以上;暴雨24 小时预报准确率达 到70%以上,暴雨预警时间平均提前 60 分钟以上;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覆盖 率达98%以上,实现城乡均等化,全市 100%家庭可自助利用一种以上渠道 获取气象公共服务;气象灾害损失占 GDP的比重低于“十二五”时期……日 前,我市发布关于全面推进我市气象 现代化建设(2017—2020 年)的实施意 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适应需求、结 构完善、功能先进、保障有力的具有河 源特色的气象现代化体系。

意见指出,建设工作坚持质量引 领、广泛覆盖,大力发展智慧气象。到 2020年,建成适应需求、结构完善、功 能先进、保障有力的具有河源特色的 气象现代化体系,气象事业整体实力 显著提升。如何一步步实现目标呢? 加快完善气象探测体系是重点之一, 我市将加快河源(东源)国家基本站的 迁站工作,高标准规划建设河源国家 基本气象观测站,并结合环境、生态, 打造集基本气象探测、大气成分观测、 生态观测等于一体的综合生态气象综 合探测基地;加快紫金国家基本站和 和平国家观测站的迁建工作;按精细 化监测、预报、服务需求,新建和升级 改造覆盖到乡镇及气象灾害防御重点 区域的自动气象站。同时,我市将通 过建设“互联网+气象服务”工程和建 立完善市县一体化突发事件预警信息 发布平台,推进智慧气象工程,为群众 提供多样、个性、互动的气象服务,解 决灾害天气预警信息送达“最后一公 里”问题。

建设工作还将着力推进生态文明 气象保障工程建设,建设生态气象预 警、评估和服务平台,提升对森林、湿 地及河流水库等生态区域的监测能 力,开展大气环境、水体生态、城市生 态、健康养生等方面的气象服务;加强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能力建设,建立河 源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在新丰江水库、 枫树坝水库等水源涵养生态区,开展 人工增雨抗旱、河流和水库增水等人 工影响天气作业,实现人工影响天气 由抗旱应急到水库蓄水、改善生态环 境的战略转变。

 



相关热词搜索:河源 气象服务 城乡


上一篇:“河马”将于12月31日开赛 后天开始可领参赛物品
下一篇:现场110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