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河源市首届花朝戏剧文化艺术周27日开幕

百年花朝大戏开场

2000多人前晚在紫金县听戏赏曲

花朝戏《打铜锣》当年扮演蔡九的演员——花朝戏元勋叶松盛、陈淑君夫妇专程从香港赶来,现场为嘉宾和广大民众表演花朝戏《打铜锣》选段。

前晚,由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的全市系列文化品牌活动之一——河源市首届花朝戏剧文化艺术周在紫金县龙华体育广场正式开幕。河源紫金花朝戏有着100多年历史,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幕当天,吸引了2000多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地区的代表和嘉宾到现场听戏赏曲,网络直播平台更是吸引了近10万网友大饱“耳”福。

本报记者 杨志奇 摄

河源市首届花朝戏剧文化艺术周27日开幕

以优秀文化助力 “示范区”“排头兵”建设

百年花朝,大戏开场。27日,由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的全市系列文化品牌活动之一——河源市首届花朝戏剧文化艺术周在紫金县龙华体育广场正式开幕。河源紫金花朝戏有着100多年历史,入选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开幕当天,吸引了2000多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多个地区的代表和嘉宾到现场听“戏”赏曲,网络直播平台更吸引了近10万网友大饱“耳”福。

举办河源市首届花朝戏剧文化艺术周,是河源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传统文化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个重要文化方针的生动实践,是落实省委赋予河源“建成全省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使命任务的有力举措,也是贯彻落实市委七届五次全会“推动文化强市、擦亮‘两地’文化品牌”的具体行动。今年以来,由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各县区承办,先后成功举办了河源市首届忠信花灯民俗文化节、河源市首届阳明文化周、纪念阮啸仙诞辰120周年等文化品牌活动,组团参加“中国文化第一展”——深圳文博会,并首次进入1号馆,向世界全景呈现河源文化产业的新成果和“两个河源”的新形象。


精彩的花朝戏表演。

精彩的表演让现场观众一饱眼福、耳福。

花朝戏是河源民间艺术和客家传统优秀文化的代表,用客家方言演唱,成于紫金,闻名南粤。今年是紫金县花朝戏剧团成立60周年,在编创移植的100多部传统戏和现代戏中,以《卖杂货》《苏丹》《铁公鸡新传》等最为知名。1963年,花朝戏《苏丹》在广州演出时,主要演员受到了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继2006年5月20日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2007年花朝戏剧团又被定为广东省首批“中华文化传承基地”。

开幕式上,来自香港、深圳、中山、梅州、汕尾和河源等地的近百名演职人员献上了《打铜锣》《娘·酒》《睄妹子》等精彩剧目,赢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有观众表示,戏剧艺术没有边界,更何况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绝对值得一听,而且整个活动持续一周,既能欣赏精彩戏剧,还能品尝客家美食,满满的文化味道。连日来,“河源首届花朝戏剧文化艺术周”举办的消息在报纸、电视、微信朋友圈中频频刷屏。开幕式当天,2000多名市民和戏剧爱好者从各地赶来,当晚近10万名网友通过ZAKER河源、新华社现场云等平台“现场”观戏。据介绍,艺术周活动内容包括举行“传统戏剧现代化”戏剧传承与发展论坛、紫金县花朝戏剧团团友汇演、紫金县花朝戏剧团建团六十周年纪念座谈会,以及戏迷擂台赛、送戏下乡等惠民活动。

河源首届花朝戏剧文化艺术周暨紫金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人文交流活动,由紫金县具体承办,是河源“建设文化强市、擦亮‘两地’文化品牌”的系列延续。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河源将以举行首届花朝戏剧文化系列活动为契机,立足新时代,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担当,为奋力把河源建设成为广东绿色发展的示范区、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态排头兵,走出生态河源、现代河源相得益彰的发展新路提供精神力量、道德滋养和文化支撑。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宣布活动开幕,紫金县委书记刘振林向与会嘉宾和代表推介紫金。


曲调优美的采茶舞《睄妹子》。

独具客家风情的山歌小戏《村官上任》。

花絮

花朝戏的“不老情结”

年过八旬,对花朝戏有着特殊的感情,专程从深圳赶回来的花朝戏老戏迷、紫金县外出乡贤、深圳市政协原常务副主席钟斗祥说,这次活动规格之高、规模之大、内容之丰富是前所未有的,参加活动很感动。其次,看到花朝戏事业发展,非常激动,小时候看花朝,是看着花朝戏剧团一步步长大,这不是山沟沟里飞出金凤凰,而是山沟沟里孵出金凤凰,虽然已过一个甲子年,目前羽毛不多,翅膀不长,但对发展很有信心。他说,一部好戏可以救活一个团,更可以救活一部戏,要不惜血本排好剧目,排大戏,增强影响力。

紫金县乡贤、河源市永安文化发展促进会原会长黄煜祯对紫金花朝戏的六十年发展历程如数家珍,称剧团为花朝戏的传承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功不可没,没有花朝戏剧团就没有花朝戏的今天喜人发展局面。六十年来,花朝戏在宣传地方党委和政府政策以及好人好事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各地优秀戏剧同台汇演,民众纷纷点赞

正值深秋,晚上的紫金凉意袭人,但是龙华体育广场内的“大戏”把现场闹得热气腾腾。在当晚的戏剧艺术交流展演中,来自广东香山粤剧团、梅州市客家山歌传承保护中心、海丰县西秦艺术传承中心等多家机构及民间艺术家同台汇演,超过40位80岁以上的艺术家为广大民众带来了众多精品剧目,奉献出一场场高潮迭起精彩绝伦的戏曲盛宴,活动赢得了在场民众高度赞扬。

大戏台前,座无虚席,现场群众更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靓”戏精彩不断,老戏迷,小戏迷,皆是乐呵呵。今年70岁的黄阿婆听说以剧目《打铜锣》闻名的艺术家专程从香港回来献艺,特意把家人带过来,只为一饱经典剧目的风采。观看之后,黄阿婆竖起大拇指说,还是当年的味道,一点也没变。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让戏迷们过足了瘾。“我一直爱听戏,今天在紫金看了各地的精彩剧目,真是别有新意,演员演得好,音乐特别有感染力!”专门从市区赶来的50岁戏曲爱好者李文说,客家戏剧都源于生活,看到这些剧目依旧带着“泥土气息”走上舞台,反映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寓教于乐很有意义。

本报记者 张涛 彭茂洋/文 杨志奇/图






上一篇:众戏剧专家学者把脉问诊花朝戏现代化发展之路,建言献策助力河源文化强市建设
下一篇:我市178家食品 生产企业完成新证换发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