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奉献 宁死不屈 记“平山起义”四烈士之一罗焕荣
他,婚后第三天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步兵科的学习骨干;他,曾与徐向前元帅同窗,与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领袖共事;他,为挽救革命,两次临危受命发动武装起义,后在1927年不幸被捕英勇就义,是赫赫有名的平山起义四烈士之一。
他,就是1900年生于博罗县二区埔前乡下村(现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的罗焕荣。近日,记者走进埔前镇上村村,探寻罗焕荣故居,回顾罗焕荣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重温革命先烈精神。
罗焕荣故居壁画。
婚后三天报考黄埔军校
罗焕荣故居坐落在埔前镇上村村,灰色瓦墙和朱红的门窗使故居显得典雅、幽静,屋内的一砖一瓦大都是当年留存下来的。罗焕荣8岁入学,兼习武术,故居旁不远处的一座老房子,就是他年少时刻苦钻研学习的地方。由于时间久远,里面的一些习武的工具都没有保存下来。据罗焕荣的侄子罗福如回忆道,罗焕荣打小是村里的大力士。当时他用三个沙包学武,两个手指能提起200多斤甘蔗。
受“五四”运动影响,罗焕荣萌生了参加革命的念头。1924年,罗焕荣婚后第三天就离别妻子,赴穗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第一队步兵科的学习骨干,与徐向前、蒋先云等革命家同窗。而这一年,他成为早期共产党员,并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1925年,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罗焕荣被派往教导团二团担任连队基层干部,之后还兼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的军事教官,而当时担任农民运动讲习所所长的人,正是毛泽东。
受尽敌人酷刑坚贞不屈
1926年夏,受广东区委军事部长周恩来派遣,罗焕荣赴惠阳县平山区(现属惠东县)农民联防办事处当军事教官。临行,蒋介石想用功名利禄收买他,许以营长职位,他断然拒绝。罗焕荣到平山后,曾用嘲笑的口吻对人谈起这事:“一个营长能带多少兵,惠阳的农民军有3000人之多,比当营长阔气得多。”罗焕荣到平山后,成立平山联防办事处和平山联防义勇军,任军事总指挥。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官丽珍表示,平山农民联防办事处实际上是我党办的农军学校,在罗焕荣和其他教官的精心培养下,平山区的200多名农军战士,逐步成长为有一定政治和军事素养的农民武装。这支武装后来是领导和组织两次平山起义的重要依托。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4月30日,惠州警备司令胡谦令营长邹范(系中共秘密党员)前往平山收缴农军枪械。邹范遂派人密报农军。平山农军接报后,中共惠州地委委员、惠州农协办事处主任何友逖,平山农军教官罗焕荣和平山区农会会长朱观喜乃率农军300余人举行起义,进攻平山。因邹部事泄,平山第一次起义失败。6月16日晚,何友逖、罗焕荣和朱观喜率农军400余人分三路再次进攻平山。战至天亮,农军败退。翌日,罗焕荣由于土匪出卖被捕,受尽敌人酷刑,但坚贞不屈,在平山石公爷墩场坑英勇就义。
修缮故居弘扬革命精神
今年,源城区通过大力挖掘罗焕荣史料,探索出“红色文化+革命教育+生态旅游”的发展思路,并将上村村确定为广东省第一批“红色村”党建示范工程村之一。6月29日,埔前镇上村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正式动工,项目包括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红色村建设、罗焕荣故居修缮、三角岭烈士陵园修缮、红色文化广场、文化长廊建设等工程。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成后,将成为社会各界学习红色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弘扬爱国精神的重要载体。
据悉,修缮罗焕荣故居,将坚持“修旧如旧”原则,对罗焕荣故居墙体、屋顶和室内建筑等进行全面修缮。同时,通过设置展览厅、文化墙、模型、雕塑、展板和场景还原等形式,展陈党史和罗焕荣烈士史料,还原罗焕荣烈士为国捐躯短暂的一生历程。
本报记者 刘曦
相关阅读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