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我市全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拓展区 奋力走出河源的科技创新之路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相继出台了《河源市加快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拓展区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和《河源市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简称《措施》),致力于将我市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拓展区。

科技创新晒出“成绩单”

近年来,我市把科技创新贯穿“1+1+9”工作部署各方面和全过程,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创新之路越拓越宽。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升。2018年,全市研发投入同比增长34.28%,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4家,居粤东西北地市前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25.2%,大型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二是创新型经济加快发展。全市高新技术产品实现总产值428.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35%,高新技术企业存量达141家,创新型企业(试点)达15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库入库企业200家。三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获省科学技术奖的数量不断提升,2015年至今,共获省奖14项,其中二等奖3项,三等奖11项。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实现质、量双提升,全市累计专利申请量20993件,专利授权量11256件,有效发明专利402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5件。四是创新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全市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达319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4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7家,国家级星创天地8家,省级星创天地12家。东源县成为“粤东西北地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县”,龙川县中建二局金属及土建两个国家级实验室加快建设。天津大学院士工作站、河源广工大协同创新研究院、省科学院河源研究院等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发展。五是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不断优化。新引进“珠江人才计划”创新科研团队1个,引进创新创业团队6个,居粤东西北前列;科技金融进一步融合发展,实现科技信贷1.64亿元。

出台政策文件激发创新活力

按照《三年行动计划》,我市将通过产业园提质增效行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科技强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科技创新创业主体引育行动、科技创新创业环境优化行动五大重点行动,推进与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资源要素共享、创新体制机制对接、创新成果转化承接、主动全面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创新体系,努力将我市打造成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拓展区,使之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年行动计划预期目标如下:到2021年,R&D/GDP超过1.4%;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5件;组建省企业重点实验室4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达到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35%,大型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到2021年,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超过40%;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40家;创新型企业(试点)达到30家;新增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到2021年,灯塔盆地成功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以上;组建现代农业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以上;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3个;争取各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基地)实现全覆盖。到2021年,引进高端创新创业人オ团队15个以上;孵化器、众创空间、星创天地数量达到50家以上;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2个;建设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合10家以上;实现向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超过3亿元;形成“1+N”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

《措施》则从加快引进培育科技创新人才、大力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鼓励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激励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加快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创新型、突破性政策,给予“真金白银”的鼓励支持,加快推进我市科技创新工作。

本报记者 郑婷影






上一篇:市委宣讲团走进各级各部门宣讲《纲要》推动各项工作健康发展
下一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专题学习会走进企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