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龙川老隆福建会馆:护送香港文化名人中转站 曾安全转移过茅盾等文化名人

1942年元宵节这一天,茅盾、何香凝、柳亚子、李伯球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和爱国主义人士,在精心安排和指挥下穿过了日寇的重重封锁线,乘船沿东江逆流北上。他们以商人身份,平安转移到了龙川县老隆镇的福建会馆,再经老隆到达桂林等地。老隆镇福建会馆成为震惊中外的“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重要中转站,见证着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过程。如今,这里已经成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龙川县老隆镇的福建会馆。

文化名人大营救重要中转站

“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指挥部旧址,即福建会馆,位于龙川县老隆镇华新居委会华新路39号,建于清代,坐东南向西北,为清代在龙川县的闽籍商人投资兴建的同乡会会址。记者看到,福建会馆呈三进院落式布局,灰沙夯墙,硬山顶,灰瓦屋面,灰沙地面。据会馆管理人员介绍,会馆整体面宽15米,深38米,建筑面积570平方米。

据介绍,1941年,香港沦陷,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根据党中央的统一部署,要将数百名滞留香港的抗日文化名人和爱国民主人士营救出来。“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从1942年1月初开始,到当年6月基本结束,共营救800多人,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茅盾、蔡楚生、何香凝、柳亚子等300多人,被后人称为“胜利大营救”。茅盾称赞这次营救是“抗战以来(简直可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解放前,龙川县老隆镇是东江航运的终点,有水路可南通惠州,西接韶关,东连兴宁、梅州,地理位置优越。正是由于这样特殊的地理位置,老隆镇才被选为“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的一个重要中转站。当时,大批的香港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从香港北上经深圳、惠州,最终来到龙川,经中央的部署和转运站同志的安排,分别将文化名人和民主人士通过不同路线跋涉千里送至大后方。如从老隆西可去韶关,经湖南转贵、黔、川,东可去兴、梅、埔转闽西南、闽西北再辗转到皖南、苏北。

见证伟大历史时刻,成为革命史料陈列室

在龙川县的红色革命史迹中,福建会馆是一个极引人注目的地方。一方面,它红墙绿瓦,古色古香,自清初至今,已经历了两三百年;另一方面,它曾在民国初年以来,数次见证历史人物在此做出有着不同凡响的历史举动。

老隆作为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参与者,在大营救中的文化、社会和政治意义历久弥新。武汉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代文学博士赵小琪和武汉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吴冰联合撰写的《传播学视野下的老隆在大营救中的文化意义》一文认为,因老隆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革命和抗日基础,老隆在大营救中发挥的桥梁和枢纽作用有着历史必然性。

1949年6月2日,龙川县政府在福建会馆挂牌成立。由于具有建筑历史艺术研究价值和革命纪念意义,1986年,福建会馆被龙川县政府认定为龙川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0年被认定为第三批河源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被认定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为广东省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8月,被列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年10月,被认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时过70多年,曾作为“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行动”指挥部的老隆福建会馆,目前已成为当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香港文化名人大营救”重要史料和大革命时期当地其他革命史料的陈列室。

本报记者 吴奕镇






上一篇:不断提升政务服务能力 确保年底前完成改革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