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落下
本报讯 记者 张涛 通讯员 彭志通 袁定央 10万贫困群众如期全部脱贫,河源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昨日,记者从市扶贫工作局了解到,我市贫困村贫困户全面达标,全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8568户、107372人全部达到脱贫“八有”标准,完成退出手续,实现“小康路上一个也不落下”。255个相对贫困村全部达到退出“十项”标准,完成出列手续。贫困群众收入大幅增加。2020年全市有劳动能力贫困人口收入达到16618元,是2015年的4.68倍。相对贫困村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1941元,是2015年的2.94倍。村集体收入平均38.56万元,是2015年的13.77倍。
龙川县田心镇松林村发展养鸡产业给贫困户找到了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全面落实扶贫保障政策
我市建立和完善常态化扶贫保障机制,确保贫困人口扶贫保障政策全面落实。五年来,全市累计发放教育补助8.89万人次,不再有因学致贫现象,切断了贫困的代际传递;全额资助55.86万人次贫困人口购买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落实7.88万人次大病救助,有效解决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全额资助52823人次贫困人口购买城乡养老保险,54066名无劳动能力和生活困难人口全部纳入低保、“五保”兜底保障范围。
贫困群众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五年来,全市帮助13330户贫困户解决住房安全,贫困人口全部住上了安全住房,人均住房面积20平方米以上。全面解决了农村饮水困难和不安全问题,20户以上自然村实现了集中供水。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家有卫生厕所、电视机,手机家庭普及率95%以上。
贫困村发展后劲增强
我市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相对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成效显著。1761个自然村按村庄规划推进各项建设,全部成立村民理事会、制定村规民约和章程等。村委到自然村通硬底化道路、村内巷道硬化工程、禽畜圈养、集中供水完成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雨污分流,贫困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贫困村村容村貌村风得到根本性改变,今年底将全部达到干净整洁村标准,实现了“后队变前队”的目标。贫困地区发展后劲明显增强。河源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6.32亿元,极大地改善农村的发展条件。投入产业扶贫资金16.13亿元,带动贫困户2.0万户、7.99万人,实施到村、到户的产业扶贫项目14.43万个,带动贫困户户年均增收5632元。市级以上现代产业园11个,“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183个,市级以上重点农业龙头企业2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6384个,实现了“县区有产业园、镇村有产业基地、户有产业项目”的目标。贫困地区内生动力得到充分激发,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有效衔接乡村振兴
2021年是脱贫攻坚全面衔接乡村振兴之年。我市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接续推进巩固拓展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向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按照“四个不摘”要求,深化巩固各项帮扶措施,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另外,我市还将继续深入系统总结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经验做法和理论探索,为接续推进减贫治理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重要参考和借鉴,运用脱贫攻坚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