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役军人余妙俊带领村民脱贫奔康,抢险救援 以踏实肯干作风展军人本色
爱国,是对公民行为提出的一个基本的道德准则,要求公民要积极履行自己对国家、对社会的义务和责任。作为退役军人的连平县内莞镇七星墩种植合作社总经理余妙俊,成立了合作社带动村民脱贫奔康,实现了茶农人均年纯收入35000元;他,在洪水肆虐之际,冒死蹚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摸黑打滚、挨家挨户转移被困人员到安全区域。余妙俊,始终把军人本色融入到所参加的各行业工作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顽强拼搏,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带动村民脱贫奔康
面对基础条件差、经济薄弱、观念落后的家乡,余妙俊意识到想要改变家乡农村的经济状况,必须把合作化、园区化、品牌化作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转型升级的根本方法。2013年,余妙俊放弃了在广州稳定的事业,筹资100万元,返回家乡连平县内莞镇蓝州村,与同村人成立了第一个合作社——连平县内莞镇七星墩种植专业合作社,以种植、制作、经营茶叶以及当地土特产为主。在刚成立合作社期间,余妙俊三年如一日,艰苦奋斗、主动作为,带领当地村民在大山中开荒约6.67公顷用于种植茶叶,并四处奔走学习种植茶叶、制作加工茶叶技术以及茶园管理的专业知识。随着茶园基地规模不断壮大,科技投入不断加大,基地工作条件也不断改善,逐步达到标准化、规模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益显著。直至目前已建成示范茶园约80公顷,其中约33公顷高山茶园已通过有机认证,他将原来高山荒田变成现年产值1500万元的高标准化科普示范茶园。
2018年7月,针对当地农户种植经营茶叶分散、规模较小、效益不明显的实际情况,余妙俊又与当地小型茶场负责人一起建立茶叶销售联盟,实行统一技术服务、统一技术管理和统一销售,解决了茶农种植、加工、产品销售等方面的难题,并有效地辐射周边,带动茶农增收,实现了茶农人均年纯收入增长到35000元。预计相关从业人员可以每年以20%的速度增长,消化了当地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
抗洪抢险救助受灾群众
去年6月,连平县部分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洪灾,靠近连平县内莞镇蓝州村的莞中村未能幸免,全村98%以上群众受灾。关键时刻,余妙俊充分发扬军队的优良传统和军人应有的血性,带领蓝州村村民组成搜救小组,冒死蹚进齐腰深的洪水中,摸黑打滚、挨家挨户转移被困人员到安全区域,成功转移莞中村的受困村民35人次。
洪峰过后,村里断水断电断粮食,余妙俊见状慷慨解囊,和社会爱心人士及身边客户共同购买价值60万元的物资救助灾民,并将物资送到灾民手中。同时,余妙俊号召社会爱心人士迅速行动起来,配合当地政府积极投身灾后重建工作中,与灾区人民共克时艰。滂沱的大雨,浇灭不了他的干事激情;道路阻险,拦不住他抢险救援的脚步。他在用自己的英勇行为印证着那句话:一朝入伍,终身姓军;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报记者 刘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