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广东分行“幸福产业”贷款余额近350亿元 增量居工行系统首位
本报讯 记者 郑婷影 通讯员 陈青儿 近年来,工行广东分行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和总行工作部署,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守服务实体经济本源,从供需两端做好金融服务。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5月末,该行“幸福产业”贷款余额近350亿元,较2017年增加217亿元,实现三年翻番,增幅达165%,增量居工行系统首位。
工行广东分行明确2021年为“幸福产业提质增效年”,将幸福产业培育为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和动力源,结合区域资源禀赋和项目建设情况,对行内政策、产品、专业团队、内外联动机制等进行科学统筹规划与合理布局,在信贷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并适时通过全口径跨境融资、筹组银团贷款等方式满足客户融资需求,切实加强对重要领域、重点客户和重大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大力促进科技和业务深度融合,强化5G、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在智慧景区、智慧医疗、智慧校园、智慧老年社区等领域的应用,以金融科技畅通“双循环”的技术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推动幸福产业数字化、智能化。
如针对患者挂号、就诊、缴费、取药排队时间长等难题,工行广东分行联合第三方医疗服务商在工银融e联App推出“医疗健康平台”,平台融合了智慧医疗、移动支付、医保支付和线上线下一体化就诊模式,为患者提供在线挂号、门诊缴费、报告查询、医保查询等服务,既为患者减少排队等候时间,也有效提高医院工作效率、降低门诊人员压力,目前该平台已上线广东地区医院27家,其中三甲医院13家。
下一阶段,工行广东分行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立足行业前瞻,加强对公建民营、产业链延伸、线上线下融合等新趋势、新模式的研究,切实开展好总行“幸福产业提质增效年”活动,以金融服务全面赋能产业链、供应链、贸易链现代化建设,将服务幸福产业融入“十四五”新发展格局。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河源市暴雨灾害预警与响应条例》被省人大作为全省高质量地方立法典型案例作重点推介;市人大代表履职案例《一件人大代表建议点燃一片人间烟火气》获评省人大常委会2024年度全省人大代表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