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民生新闻 > 阅读新闻

造万亩良田 助乡村振兴 我市连续2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日前,位于连平县隆街镇和田源镇的交界处的河角坪垦造水田项目通过市级验收,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比垦造前提升了0.5等以上,可实现一年三熟(两造水田、一造旱作物)耕作,年产值可达4020万元。河角坪曾是一片“沉睡”的土地,经“唤醒”后,形成了集中连片、交通方便、配套设施齐全“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格局。

“十三五”期间,市自然资源局积极采取措施,全面加强耕地保护,推进垦造水田工作,严格落实占补平衡制度,使我市连续20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


河角坪垦造水田项目。

昔日荒旱地变良田

2017年,河角坪还是一片“沉睡”的土地,其西边有连平河迂回而过,水资源丰富,但灌溉排水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农田灌溉需求;虽有基本的田间耕作道路,但都未硬底化,路网通达度不够,不能满足机械化、规模化耕作;地势平坦,耕地资源却未得到充分利用,零星分布着花木场、果园菜地和竹林。原有的耕地是旱地和水浇地,部分耕地还因农民进城务工,出现了撂荒现象。

市自然资源系统开展了多次调查研究和实地考察,河角坪垦造水田项目被定为省级试点项目之一,投资约3.6亿元,建设规模约5682亩。项目通过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工程,将原有的零星分布的耕地、旱地、水浇地及杂草丛生的丢荒地进行改造,唤醒了“沉睡”的土地,形成了集中连片、交通方便、配套设施齐全“田成方、路成框、渠成网、林成行”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格局。该地区经集中连片垦造后,将原本低效利用的旱地、水浇地改造成水田,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和价值,还大幅度提高了农田灌溉与排涝条件,也为现代农业的规模化、机械化耕作扫清了障碍。如今,河角坪垦造水田项目新增耕地平均质量等别比垦造前提升了0.5等以上,可实现一年三熟(两造水田、一造旱作物)耕作,年产值可达4020万元。

据统计,在2017-2020年期间,全市共实施垦造水田项目63个、共22116亩,完成18335亩工程建设,报备形成水田指标8063亩,保障了我市三大高质量发展平台建设及广技师河源校区、紫金县优特钢生产基地、赣深高铁配套设施等重大项目落实水田占补平衡的需求。接下来,市自然资源局将积极做好已完工垦造水田项目收尾工作,加强垦造水田后期管护,切实保障耕地占补平衡和粮食安全。

惠了农民美了乡村

我市在2017-2020年间垦造水田的项目,不仅盘活了闲置耕地资源、提高耕地利用率,还激发了当地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许多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摇身变成良田,农民们铆足干劲搞好水稻种植。据了解,新增垦造水田个体种植水稻亩产可达1000斤。

垦造水田项目实施后,除提高粮食亩产外,当地农民还可通过与投工投产、土地托管、“三补一贴”等途径增加收入。其中,在实施垦造水田的过程中,项目实施涉及的青苗补偿费、建设施工期间无法种植补偿费、种植水稻收益降低补偿费和土地承包权人激励补贴等“三补一贴”费用,自垦造水田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已累计发放4600万元以上,惠及农民近3万人。

除了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收入,垦造水田也改善了村容村貌,造福当地百姓。许多昔日杂草丛生的荒地蝶变成美丽田园,道路硬底化、修筑挡土墙,村容村貌换新颜。在实施过程中,还注重当地的生态修复,设置了生物过道,保护田间生物的多样性。三年的垦造水田工作,让一片片荒旱之地焕发新生,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四季变换之中,绘就一幅幅美丽乡村的画卷。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耕地保护的重要论述,市自然资源部门将继续统筹城乡发展,严守耕地红线,并通过盘活闲置低效土地,有效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积极挖掘耕地后备资源,破解耕地占补平衡难题,以保障我市重大项目和民生基础设施落地,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郑婷影 通讯员 骆菲茵






上一篇:河源“云”上文化活动温暖幸福心城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