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我们就地过年
2022年春节即将到来,正是在外务工人员盼望与家人团聚之时。然而,受当前疫情影响,全国各地纷纷倡议就地过年,近日,河源也发布紧急通知,提倡就地过年,我市各行各业工作人员纷纷用行动响应。
马大敏:留守河源出一分力
马大敏,来自四川省南充市,是一名室内装修师傅。2020年,他正式成为了一名志愿者,工作之余经常到志愿驿站为市民提供服务。往年家乡过春节,马大敏早早地就会和家人们一起磨米浆,做各种馅料的汤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享用美食,其乐融融,年味浓浓。
今年,马大敏早早就订好了回老家的车票,想要带上家人回家乡过春节。但是,目前疫情病例多发,出于安全考虑他还是决定退掉车票,留在河源过年,不给国家添乱。“春运期间志愿驿站、车站人流量大,所需人手多”,他表示会坚守在志愿者岗位,帮前来驿站的市民倒水、指路,在车站为返乡乘客提供帮助。
对于不能回家乡陪父母过年,他心里感到愧疚,想对他们说:“爸妈,你们辛苦了,等疫情缓解后我会带上一家老小回去陪你们,祝你们身体健康、新春愉快。”
赵金刚:留河为市民安全出行服务
前日,天气阴冷,下着毛毛细雨,在火车站调度点,11路公交车驾驶员赵金刚正坐在公交车驾驶室内避雨,等待下一次发车。
“我来河源已经8年了,开这11路公交车也开了8年。”来自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赵金刚语气爽朗地说道。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公交车驾驶员没有节假日,加上受疫情影响,在看到国家发出就地过年号召后,赵金刚决定今年依旧留在河源过年。“我们春节也不休息,今年过年我的安排就是上班,发车保障市民安全出行。”
距离春节只有几天了,对于就地过年,赵金刚做好了充足准备,却始终牵挂着家乡的“年味”。他说家乡的年夜饭必定有一道杀猪菜、一道猪肉炖粉条,满盘的水饺和哈尔滨特色香肠,一家人再到街上看雪景。今年他想对家乡的亲朋说:“祝父老乡亲、兄弟姐妹春节快乐、身体健康!”
种云龙:留河“微信云过年”
种云龙是市人民医院精神医学科专科门诊的一名医生,来自安徽省蚌埠市。往年春节他会在老家和父母妹妹一同买年货、看烟花,往饺子里塞硬币,静候新年钟声的响起。疫情暴发后,国家倡导就地过年,作为一名医生,种云龙积极响应号召,今年是他留在河源过的第二个春节,他说,防疫形势复杂,医护工作繁重,家乡距离比较远,就地过年是当下的理性选择。
从河源到安徽老家,1293多公里,跨越半个中国,两年来,他仅回过一次家。疫情阻断了种云龙与家人团圆的路,但却无法阻碍情感的交流,对着镜头,他留下对家人的新年寄语:“希望爸妈和妹妹在家里平安健康,疫情留在家里团聚就好了,我们可以云上吃饭。”
唐昭玲:留河过个安心年
老家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的唐昭玲来河源已经11个年头了,是一名环卫工人,主要负责市区文化广场片区的清扫和保洁工作,她和她的姐妹们每天耕耘在环卫工作第一线,“有时候早上6时就开始工作,晚上10时30分才结束工作。”
与假日无缘,与扫帚为伴,春节期间她已连续3年坚守岗位。唐昭玲对记者说,往年在家乡过年都会和家人一起打糍粑、做猪脚、打火锅,亲人聚在一起嬉戏打闹、品尝美食,十分有年味。这几年疫情让唐昭玲特别想念家人,担心家人,想和家人团聚,但为响应国家提倡就地过年的号召,唐昭玲今年依旧选择留河过年,“一方面是不给国家添麻烦,另一方面也是工作的需要,坚守岗位才能给予市民更加干净舒心的环境。”说起过年打算,唐昭玲希望带上家人一起欣赏河源的风景,放松一下,留河过一个安全的开心年。
叶梦汝:留河坚守岗位
叶梦汝是中国石化加油站的一名营业员,来自湖南省常德市。往年在家乡过年,他会和老朋友一起聚聚,聊聊天喝喝酒,共同庆祝春节。新一轮本土疫情袭来,全国多地纷纷倡议就地过年,叶梦汝也积极响应号召,今年留在河源过年,这也是他留在河源过的第三个春节。“我的工作属于后勤保障的一部分,春节期间还是会坚守岗位,为市民群众的出行提供保障”,叶梦汝说。
对于未能回老家过年,他表示,不能陪在亲人身边是一种遗憾,但是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父母、家人们连线。并且因为疫情的原因,家人们对他留河过年都表示支持。面对镜头,他想对远在家乡的亲人们说:“虽然过年没有在家,但是等疫情结束、春暖花开之后,我们再在老家相聚。”
“春运”大幕已经拉开,疫情形势严峻,在如此特殊的情况下,就地过年无疑是一种最好的选择,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谢谢你们,今年,我们一起留在河源过年!
见习记者 高雅 林琳 邹俏 实习生 刘湉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