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为我市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 科技助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这为我市科技工作者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战略任务。我市不少科技工作者表示,迈向新时代,有责任、有信心、有决心担当起科技强国的重任,让更好的科技成果服务于我市的乡村产业,还将全心全意支持和服务科技企业、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等主体,把科技政策宣传好、解读好,让创新主体更好地了解和享受科技政策,努力为河源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
叶浓青(左一)跟荔农查看嫁接新品种的荔枝树长势情况
科技让产业更“强”
作为一名科技系统工作者,驻田心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市科技局派驻塔丰村第一书记叶江涛对党的二十大报告很有感触。十年来,我国在科技强国之路上立起座座丰碑,广东省在创新制胜的航道上加速先行,每一项成就都令人心潮澎湃。叶江涛对科技事业的新征程充满信心。尤其是驻田心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驻镇以来,多项科技成果在田心镇的推广运用令他很欣慰。
科技让田心镇产业更“强”。在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牵线搭桥下,田心镇设立了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华南农业大学还派出了教授团队进驻田心镇进行专业指导,开展了综合防控肝吸虫草鱼技术应用、螺旋藻蛋鸡生产、玉米种植、红松茸菌种植、航聚香丝苗种植等技术指导,成效显著。以综合防控肝吸虫草鱼技术应用为例,龙川鱼生在我市乃至全省闻名已久,但肝吸虫可能乘机进入身体的担心也同样存在,田心镇华滢智慧农场与华南农业大学合作实验,通过投喂中草药及电螺网等综合方式,寻找更科学的养殖方法养殖无肝吸虫、适宜生吃的草鱼,让鱼生的制作和运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目前田心镇还在探索鱼菜共生和鱼稻共生等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把水产养殖与蔬菜生产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螺旋藻作为优质绿色饲料在蛋鸡生产中的应用和推广,目前已成为田心镇特色养殖业的新“名片”。
这几天,田心镇掀起了种植红松茸的热潮。叶江涛忙着引导塔丰村村民种植红松茸。他表示,将立足岗位、扎实工作,在推进科技成果运用于乡村产业的征程上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荔枝“嫁”出“满山红”
古竹满山红荔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叶浓青是一名河源农村科技特派员。谈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时,他认为报告讲到了他们荔农的心坎上。
这些年,古竹满山红荔枝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尝到了科学种植荔枝的甜头。从2016年起,合作社在当地临江镇、古竹镇等多地开展荔枝新品种介绍与嫁接技术观摩会,将过去经济效益不高的旧品种逐步改良为“井岗红糯”“岭丰糯”“仙进奉”等优质品种,带动荔枝种销规模化、产业化。
目前,合作社通过高接换种技术,带动社员把果园里一些低效的品种改良为“井岗红糯”“岭丰糯”“仙进奉”等晚熟优质品种,对老果园优化改造升级,使劣质果园转变为优质果园,实现“乌鸡变凤凰”的华丽转身,提高了当地荔枝的单产和品质,增加了果农的经济效益。通过进行荔枝新品种改良,一株荔枝树至少可收入1500元,最高的可达2000元。嫁接的新品种“仙进奉”从前年进入丰产期,最高的一株树产量超过50公斤,一年的收入抵得上前十年之和。
荔枝经济效益上升的背后,是当地镇村、合作社推动荔枝品质提升、优势品种发展、品牌宣传发力,还有电商扩大销路等因素的共同作用,荔枝逐渐精品化、更受市场欢迎。叶浓青表示,将立足岗位,发挥专业特长,努力帮助荔农解决实际困难,为当地荔枝产业发展贡献力量。他建议要加快荔枝科研成果转化,突破荔枝保鲜难、稳产难、加工难等难题,加强无伤采收、保鲜、包装等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进“荔枝庄园+荔枝酒庄”的项目建设,并将荔枝酒、荔枝干、荔枝茶作为河源特色手信,在提升游客的荔枝系列文化体验的同时,还可更好地缓解荔枝鲜果的销售压力,促进荔枝的质量提升。
本报记者 张涛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