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新春走基层 > 阅读新闻

春节返乡见闻|鮀城故乡焕新颜 传统村落添新景

除了出来工作第一年,还没有像今年这样,这么盼望着早点回家过年。1月21日除夕当天,我终于踏上返乡之路,回到位于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玉井社区的家乡。今年是疫情防控政策调整为“乙类乙管”后的第一个春节,返乡后我到了社区走访,了解家乡的新变化,喜闻家乡的新发展。


玉井社区宫庙文化中,大多含有传统宫庙雕花建筑。

儿时学堂 今成传统村落展馆

1月22日一早,记者走进位于玉井社区玉中路的社区居委会,社区党委书记林遥木、副书记蔡万山正在值班,在与记者交谈过程中,他们对新一年社区的工作充满了希望。

玉井社区建村于明建文元年,是宋明潮汕三大盐场之一的小江盐场所辖下的玉井栅。目前全村约有1.2万人,以农副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主,村落基本保留历史风貌,遗留古迹有南海圣王庙、樊侯爱民碑、澄海县正堂德政碑、天后宫、大峰陵园、明经第等,2019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林遥木介绍,正因建村历史悠久,加之社区现存有不少历史文物及潮汕特色风格建筑群,近年来,社区在发展过程中推动传统村落保育活化工作,完成了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尝试拓展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为盘活具有百年历史的“华国学堂”,中国侨商会常务副会长、玉井社区外出乡贤林少华捐资1200万元,以“华国学堂”原址重建为主体工程、配套整治改造华国池等三个景观池及建设华国文化广场,建成后该址将设置为玉井村传统村落展馆,项目于2021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80%进度,初具规模,预计今年6月份全面竣工。传统村落展馆建成后拟申报为潮汕文化传播示范基地,由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会、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传播办帮助打造为社区文化品牌,助力乡村振兴。

在林遥木、蔡万山的带领下,记者走进正在建设中的“华国学堂”,重建的“华国学堂”主体呈潮汕传统“大四点金”建筑风格,顶部为独具潮汕特色的青瓦片。

据现场林氏后人林先生介绍,“华国学堂”始建于清朝康熙48年(公元1709年),前身为玉井村“林氏家庙”,该庙由鮀浦区五乡林氏合建而成,1905年起由林氏先人响应时代潮流,开办私斋,民国时期改为新式学堂,始称“华国学堂”,1987年“华国学堂”改办玉井幼儿园,至2005年停办,办学长达100年之久。


华国学堂

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出生的本地居民大多在“华国学堂”读过书,对过去这里的场景仍记忆犹新。在走访过程中,不少附近居民更是向记者回忆起自己儿时在“华国学堂”读书时的趣事,尽管此前很长一段时间这里已经荒废,但“华国学堂”重放光彩指日可待,大家仍然感到高兴。

蔡万山告诉记者,社区居委会将依托“华国学堂”重建后相应配设打造成传统村落展馆,分设村落民俗文化、农耕文化、祠堂文化、传统村落保护和教育文化等多个功能展区,加快本土传统文化的保育活化与利用,把乡愁和记忆留住。

提升村居环境 提高群众幸福感

大年初二晚,华灯初上,汕头市区迎春大型焰火晚会如期举行,灿烂的烟火照亮夜空,也把不少归乡人对家乡变化的愿景照亮。

玉井社区毗邻的牛田洋和榕江出海口,历史上曾是一片海滩。上世纪60年代初期,人民解放军响应号召,开进了牛田洋围垦造田。几十年来,这片热土历经世事沧桑,既创造过当年围垦当年种植,亩产粮食1190斤的辉煌奇迹;也有过强台风来袭,多名年轻战士学生护堤捐躯的悲壮事件;更有着退田还渔,两万多亩池塘虾欢蟹肥的成果。如今的牛田洋,有绿树葱葱的十里景观长堤,有落霞与白鹭齐飞的湿地自然保护区景色,也具备了打造水乡式的休闲旅游基地的得天独厚优势。

近年来,随着汕头市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牛田洋迎来了越来越多游客,未来农科所、湿地公园均落址于此地,加上玉井社区本地具有的特色小吃,如甘草橄榄、特产鱼虾蟹等农产品更是吸引不少食客前来品尝。为了提升社区知名度与美誉度,近年来,社区“两委”干部大力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对辖区内的脏乱差环境进行整治,并积极争取上级资金与乡贤支持,对社区多条道路进行硬底化,清理河道沟渠,使家乡越来越美丽。

要致富,先修路。在走访过程中,记者还了解到,正在加紧建设中的牛田洋快速通道项目、金凤西路等市政重点工程项目均途经玉井社区,建设通车后将极大改善交通出行环境,为玉井社区未来发展奠定更扎实的基础和发展的新优势。

本报记者 吴奕镇






上一篇:龙川县:探索以工代赈新模式 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