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 红色美丽上村展现蓬勃新貌
近日,记者踏访源城区埔前镇上村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句句醒目的红色标语、一幅幅生动的革命墙绘、一座座崭新的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在上村村党群服务中心工作人员陈文婷的引路下,记者在新落成的“双拥主题路”上感受到了浓浓的红色拥军氛围。新春佳节,许多返乡过年的村民纷纷前来参观打卡,见证村里的新变化。
上村村峥嵘村史馆。
红色教育基地陆续建成村落红色氛围满满
“烽火岁月旌旗红,埔前赤土出英雄。”上村村的红色革命资源丰富,在革命时代出现过三位革命烈士,分别是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农军教官罗焕荣、大炮连连长巫进福、卫国勇士罗华盛。上村村“两委”和驻村工作组积极发掘红色资源,将上村村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基地,做活“红色旅游”大文章。
“哇,村道真漂亮”“走在村道上,还能学习革命历史知识”……走在“双拥主题路”上,返乡村民纷纷感叹。“双拥主题路”道路两边白、绿、蓝条纹分别代表的是空军、陆军和海军,沿途配以墙绘的形式,分6个主题站点,即“我们的双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展历程”“国之重器”“崇尚英模致敬英模”“军史大事记”“军民鱼水情”,充分表达了军民鱼水情的主题思想。
漫步在美丽的乡间小道,记者先后来到上村红色文化馆、上村村峥嵘村史馆。上村红色文化馆,即罗焕荣故居,其前身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古老建筑,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上村村秉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其进行修缮,外墙保留遗迹风貌,内部楼阁重新修建。目前文化馆整体配套齐全,是具有新时代意义的红色文化党建教育基地。上村村峥嵘村史馆,占地600平方米,修缮后将内阁区域按模块分为:来源篇、文化篇、经济篇等,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提升美丽村居建设为目标,全面系统地展示上村村在党的带领下不平凡的发展之路。
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成效显著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村村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坚持规划引领,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注重产业效益增加村民收入。大力实施上村村香菇基地建设,香菇基地总投资380万元,面积约20亩,搭建了20个标准化大棚,每个大棚种植1万根菌棒,基地年产出40万斤香菇,年产值预计在320万至330万元;接下来将围绕香菇的种植销售观光科普体验(包括传统市场和电商平台),打造企业+基地+电商+农户产业链,切实增加村集体收入。
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道路硬底化12.76公里、新修水渠11公里,安装路灯197盏,新建2个休闲文化广场和2座污水站、2间公厕等农村基础设施30个,大大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感。
抓好上村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计划总投入5200万元,现在正按“五区二路”(红色文化展示区、田园风光体验区、风情风貌商业区、红色历史感悟区、红色文化互动区,红色教育互动线路、绿色景观游览线路)规划加快建设。
走好“以红带绿”发展之路
接下来,上村村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上村村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建设为抓手,推动“五区二路”建设,并通过“以红带绿”发展路径,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
大力推进上村村香菇基地建设,重点打造上村村香菇酱的品牌,计划成立香菇加工坊,同时依托电商平台销售香菇酱。培育壮大民宿、农家乐及田园综合体等现代产业,重点打造“红色主题”的民宿、农家乐、咖啡厅、农田体验区。利用红色资源,打造党团创业基地。计划把全市全区的党团青年引进上村村培训学习。利用上村村红色文化馆,打造峥嵘村史馆,重点打造农耕文化体验馆,通过红色感悟体验区加农耕感悟体验区,提升吸引力,形成强大合力,计划把全市的中小学引进到上村村进行研学、科普。
缅怀革命先烈热血壮举,珍惜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上村人民将继续用自身的努力,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讲好红色故事,按照上级提出的打造千万元村集体经济的要求,力争5年内实现村集体经济稳健增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曹志成 见习记者 林琳 邹俏 通讯员 陈文婷
上一篇:贴近群众,稿件才会更鲜活
下一篇:农民生活越来越有盼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