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警察故事 > 阅读新闻

当好高墙内的“引路人”——记河源市看守所管教大队民警余永昌

在常人所不见的高墙之内,有一群特殊的“引路人”,他们日复一日,默默无闻,用责任与关怀点亮迷失灵魂的新生之路。河源市看守所管教大队民警余永昌就是其中一员,余永昌扎根监管一线,面对来来往往、形形色色的监管对象,他以法律为尺、以温情为线,在高墙内点亮一盏盏心灯,成为在押人员眼中的“引路人”。

自2018年加入公安队伍以来,余永昌用耐心、专业和坚定的信念,成为在押人员从“犯错”到“改错”、最终重返社会的重要桥梁。因工作表现突出,他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荣获个人嘉奖3次和优秀公务员1次。


余永昌与在押人员谈话。

责任如山,守护监区平安

晨曦微露,略带暖意的阳光洒进市看守所。余永昌穿过数道铁门,开始一天的日常检查:从衣服、被褥、毛巾、牙膏、牙刷等日常生活用品的清点和摆放,到每一位在押人员的身体、精神状态,他都仔细甄别、一一记录,看似简单的日常检查,其实需要民警时刻紧绷神经,不放过任何细节。

2021年7月,余永昌从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至市看守所,担任责任仓管教。从处置急难险重任务的一线“冲锋者”,转变为保障司法诉讼流程平稳运行的“基石”,岗位变了,责任却从未减轻。面对全新的工作环境,他一度感到陌生:如何与被监管人员有效沟通?如何从纷繁复杂的信息中迅速捕捉关键点?余永昌保持对公安工作的热爱,潜心钻研监管业务,反复学习执法手册,跟着经验丰富的老民警熟悉监区管理,细致记录每一处安全隐患,不断揣摩谈话教育的技巧。短短几个月,他迅速成长为监管战线的业务骨干,如今,余永昌已经能从监管对象的细微动作中洞察异常,能以真诚沟通稳定情绪,更能将繁杂的台账整理得井井有条。

“监所安全无小事,每一次进监区都是一次全新的考验,都必须以崭新的面貌、孜孜不倦的精神去迎接、去挑战。”余永昌告诉记者。日常工作中,余永昌始终保持“晴带雨伞”的战斗状态,实施面对面管理,全面掌握在押人员思想动态和日常表现,不断提升在押人员遵守监规监纪的意识。

使命如炬,点亮回归之路

“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余永昌始终牢记并努力践行的方向。在确保监区安全的基础上,他更致力于教育转化,帮助在押人员认识错误、转变思想、主动改造。余永昌摒弃简单说教和压制管理,以耐心倾听、平等交流和人性关怀取而代之,对患病在押人员无微不至地关心,对情绪低落者暖心问候,对“三无人员”积极争取所内物资支持……这些细微之举如阳光般照进高墙,融化坚冰。在余永昌的办公桌的抽屉里,整整齐齐地存放着数十封感谢信和出所人员送来的锦旗,这些都在无声诉说着他的付出与担当。

“在押人员难免有各种各样的情绪,作为管教民警,不仅要考虑他们的生理健康,也要确保他们的心理安全,每分每秒都不能麻痹大意。”在押人员庄某(化名)因犯罪入所,其在入所前就多次出现自伤自残甚至自杀行为。收押入所后,余永昌谨慎对待,先后通过深入了解其成长背景和性格特点,制定针对性管理方案,以持续的关怀与感化,逐步化解了他的抗拒心理。从最初的绝食、自杀倾向,到后来态度软化、服从管理,如今的庄某不仅能与其他在押人员和谐相处,见到余永昌时总是面带笑容,眼里透着的不再是低沉失落的情绪,而是乐观悔罪的积极态度。

多年来,余永昌累计成功转化难管犯、累犯50余名,通过开辟“第二战场”移交破案线索20余条、形成战果2宗。他所管理的监室纪律严明、内务整洁,在思想、法治、纪律教育和劳动改造中表现突出,多次被评为“文明监室”。

说起监所生涯,余永昌颇有感触:“其实每一天都很平淡,但是平淡恰好意味着这里平安。”深知自己肩负着监管安全的重任,多年来,余永昌一直默默地坚守在看守所这个特殊的“战场”。他用无声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公安民警的忠诚、担当与温度。

本报记者 曹志成 刁城帮 通讯员 陈丽厉

 






上一篇:严把案件质量 守护公平正义—— 记东源县公安局法制大队案审中队指导员黄秀珍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