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江东 未来可期 江东新区全力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小寒已过,时值隆冬,在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村圣女果种植基地大棚里,硕果累累。作为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江东新区古竹镇雅色村立足实际,按照市场化运营理念,盘活村级资源资产,积极探索乡村产业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发展葡萄、圣女果、草莓、西瓜等特色农业产业,以两大强村公司为双轮驱动,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全力打造“甜美雅色、七彩雅色”。
2024年以来,江东新区认真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市委“138”具体安排以及江东新区“369”具体行动方案,坚定不移以“头号工程”的力度推动“百千万工程”,因地制宜谋深做实强区兴镇富村各项工作,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加力提速、全面突破,深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抓好县域经济、改善环境、保障民生、富民增收,注重“面子”更注重“里子”,加快把区、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让全区进一步强起来、富起来、绿起来、美起来,绘就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画卷。
江东新区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培育“典型”带动一大片
自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江东新区坚定不移以“头号工程”力度奋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工作加力提速、全面突破。2024年3月7日至8日,江东新区党委主要领导率队赴茂名、惠州考察学习,深入镇村、产业园区等地,学习借鉴当地推进“百千万工程”和园区开发建设管理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开阔视野,学经验、找差距、寻出路,推动江东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要全力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深入学习借鉴当地“百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认真研读、用好用足省出台的政策,全力推进典型镇村培育工作,助力江东新区“百千万工程”建设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2024年,江东新区典型镇村培育创建和巩固提升工作高位推进,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高效开展,已谋项目21个。城乡风貌管控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全速推进,已全面完成第一批553栋建筑物外立面和铁皮棚摸排工作,制定“一单一图”,精心设计方案,狠抓整治提升。“奋战百千万大家一起干”专项行动也稳步开展,建立健全人居环境常态化保洁机制,全面推进微改造,推进农村危险破旧泥砖房以及“两违”建筑整治清拆。区镇村差异化全面发展,紧紧围绕区、乡镇、农房、建筑业企业四个重点方面,建立“1+3”政策体系,推动各镇(街)立足发展方向,完成“自画像+思维导图+项目库、需求清单”编制。2025年,江东新区将继续狠抓“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保持“头号工程”力度不变,全力以赴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抓好临江镇典型镇培育创建工作,强化项目谋划、资金筹备、资源整合等各类保障,统筹推进临江镇桂林村、古竹镇留洞村典型村培育和村庄全面整治提升,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汇众力”提升镇村实力
留得住诗意,载得动乡愁。越王山游览、水果采摘、当地特色农家菜……串珠成链式的乡村旅游,为雅色村实现“三产融合”再添一份信心。接下来,雅色村将持续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继续把以党建培训和水果采摘为主的乡村特色产业做强做大,擦亮“甜美雅色、七彩雅色”这一乡村田园综合体的金字招牌。
而作为首批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江东新区临江镇胜利村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坚持干群合力、示范带动,以“头号工程”力度抓紧抓实典型村建设工作,紧抓“高铁后花园”这一重要发展机遇,以玉米基地、农村电商、民宿和研学基地为支点项目,以正在建设中的乡村振兴创客基地为平台,聚集人才资源,探索“高铁后花园”的发展路径。
2024年以来,江东新区着力完善区镇村产业体系,创新镇村发展“江东模式”,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深入实施“土特产”优强行动,推动富镇强村公司等多揽项目、多谋项目,拓宽增收渠道,推动联动发展。为此,江东新区大抓社会力量,全面提升共建共享格局,“双百行动”取得实效,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柔性结对帮扶模式获得省批复,“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百会助百镇”行动有序推进,组建“1+1+4+3”江东新区城乡风貌施工联盟,引导3家本土建筑企业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还设立金霸食品有限公司政协委员助力“百千万工程”实践基地,推动香港江东新区同乡会与古竹镇双坑村签订共建共营帮扶合作协议;与河源技师学院、河源华科城产业孵化有限公司三方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开启“政府+学校+企业”合作新模式。
“农地银行”推开“致富门”
近日,江东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期)项目动工及银行授信暨“农地银行”成立仪式在古竹镇孔埔村举行,江东新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进入建设实操阶段。活动现场,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源市分行分别向江东新区管委会授信,其中,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给江东新区授信金额为15亿元,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河源市分行授信金额为10亿元。江东新区是目前全市唯一获得两家银行授信的地区。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促进乡村振兴和统筹城乡发展的源头活水。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启动以来,江东新区主动谋划、加速推进,坚持把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举措,有效构建起“党委引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立体化工作体系。同时,江东新区立足土地资源要素特点,构建“一廊两片三区三屏”整治功能格局,差异化引导整治任务布局,完成入库项目68个,总投资约22.11亿元。此外,江东新区开辟新路径,成立“农地银行”探索“致富门”,以区属国企等作为载体,搭建土地流转新平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承包农户签订流转合同,将碎片化的农用地资产进行收储,按需进行连片整治提升。
江东新区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着力解决“地从哪里来”“地要怎么用”等问题,并将逐步推动江东新区形成“良田集中连片、村庄布局优化、产业集聚发展、生态健康优美”新格局。按照在典型镇先行先试的思路,在临江镇、古竹镇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梳理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一期)项目,打造临江镇“未来社区、品质榕乡”和古竹镇“环越王山和美乡村带”精品工程,计划投资总额约1.6亿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2025年,江东新区将有序推进全域土地整治工作,将“项目为王”理念贯穿于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全过程,继续完善方案设计,谋多谋实谋好项目,推动临江镇“未来社区、品质榕乡”和古竹镇“环越王山和美乡村带”2个精品工程落地,为全区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1995年1月5日,《河源晚报》创刊。30年光阴,一张报纸见证、记录了一座城市的成长。后天,是《河源晚报》三十华诞,这个生日同样属于所有晚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