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百千万工程 > 阅读新闻

百场花朝“下乡” 文化惠民有“戏” 紫金县打造文化传播矩阵赋能“百千万工程”

戏韵悠扬处,乡情正浓时。初夏暖阳下,紫金县紫城镇黄花村黄花庄园传来铿锵锣鼓与婉转唱腔,台下游客和村民目光灼灼,沉醉于传统花朝戏曲盛宴,实实在在过足了戏瘾。这是记者五一假期在黄花村见到的一幕。据了解,从5月1日开始,紫金县组织全县优秀民营剧团开展100场公益性送戏下乡活动,将持续至5月15日结束。

近年来,紫金县把文化振兴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铸魂工程,从文化引领作用破题,深耕传统文化,激活乡村文化旅游市场,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文化先行的“百千万工程”新路径。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至2025年4月底,全年组织民营剧团开展了55场花朝戏公益性演出及102场花朝戏送戏下乡,吸引观众3万多人次、游客1万多人次,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游客和村民观看花朝戏。

百场花朝送“家门口”

近日,记者在黄花村黄花庄园演出现场看到,台上剧团演员唱腔圆润,演绎生动,台下观众时而屏息凝神,时而掌声雷动,精彩的演出赢得了游客和村民阵阵喝彩声。“好好看啊!演员角色很入戏,唱功很好。像《圆镜记》这样的作品以后要多来,都是我们喜欢的。”年过七旬的村民陈阿婆说,她年轻时就爱唱爱听花朝戏,要是经常能在家门口看到这么精彩的戏就更好了。

花朝戏《圆镜记》系一移植剧目,讲述了火梅、炮引一对恩爱夫妻因小误会闹离婚,村民组长前来调解,故意正话反说,促分家产。夫妻俩睹物思情,最终重归于好。花朝小戏《牵挂》则讲述了深圳市某帮扶单位帮扶某村及贫困户,经过数年攻坚,已依期同步脱贫。但有一座桥梁需要建造,帮扶单位高度重视,重返该村与村干部共商此事,最后成功建桥。这些花朝戏主题围绕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美丽乡村建设等,内容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引起观众的热烈反响,也加深了游客对紫金县的印象。

据悉,5月1日当天,紫金创意花朝戏剧团、紫金县华星花朝戏艺术团、紫金县鸿兴花朝剧团等6个花朝戏剧团深入紫城镇黄花村、苏区镇赤溪村、中坝镇北坑村、瓦溪镇瓦溪村等4镇13村(居)开展了14场惠民演出。截至5月6日,当地剧团已开展了75场惠民演出。

政校联动打造传播矩阵

据了解,从2017年起,紫金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统筹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以“非遗活态传承”为核心,积极探索“政府主导+高校赋能+社会参与”的创新路径。通过派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专业演员进驻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开设《花朝戏表演基础》《花朝戏表演与创编》等特色课程,并联合组建“花朝戏学生社团”,常年举办名师讲座,构建了“课程教学+社团实践+学术研究”三位一体的育人体系。目前,由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紫金花朝戏的活态传承与产教融合—一种跨学科的发展路径探索》项目,成功入选新华网“非遗与职业教育融合发展优秀典型案例”。

紫金县还创新花朝戏文化宣传教育,利用校园电视台播放客家话新闻和优秀花朝戏剧目,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如微信公众号推广客家文化。通过互动环节和在线课程《花朝戏创编与表演》及《花朝戏小戏作品集》,增强学生参与度,促进传统文化的网络传播。在此基础上,紫金县还创新推广特色文化建设,打造花朝戏IP,整合资源在网络加强对传承项目的推介和传播,推进文化创新建设,举办文化讲座,参与对外文化展演,推动花朝戏传播,提升学生参与感和成就感,增强学习传承兴趣。

29“平台”助薪火相传

紫金县注重人才培养,让戏曲传承焕发新活力,在学校、社区、单位进行试点教学,已在河源职业技术学院、紫金中学、柏埔文化站等建立了29个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单位,挂设花朝戏推广普及示范单位牌匾,并开设花朝戏兴趣班,培养了一批花朝戏爱好者和学生受众。此外,还坚持人才培养,加强文艺创作队伍建设,招入20名代培生到梅州市艺术学校学习,为花朝戏表演人才的储备提供坚实基础。

紫金县还强化本土文化名片,打造特色文旅品牌,加强剧本创新,紧扣时代主旋律。充分挖掘紫金县红色文化题材,创排大型现代花朝戏《血田英魂》《接你回家》等剧目,围绕乡村振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同时移植新剧目及复排传统剧目,积极探索创新花朝戏的当代表达。通过产教融合实践,提升紫金花朝戏的知名度与影响力,打造紫金文旅融合的特色名片。目前联合申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课题14项,发表学术论文21篇,获省级竞赛奖项8项,形成“研创演”一体化发展格局。

“花朝戏是刻在紫金人血脉里的文化基因。”紫金县文广旅体局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以更大力度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与创新,让传统文化“活”在当下、“火”在民间,为紫金高质量发展注入文化动能,赋能“百千万工程”。

本报记者 张涛 特约记者 黄从高 甘建楼 通讯员 曹越

 






上一篇:河源首届鱼灯夜游活动举行 传统与科技共舞引爆五一“夜经济”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