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荔”争上游 古镇绽新韵 江东新区古竹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串串红艳饱满的荔枝压弯枝头,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甜蜜芬芳……这几天,2025年河源古竹荔枝水果嘉年华正在越王山下热烈上演,好看又好吃,有滋更有味,为游客带来多元乡村文旅盛宴,全面展现江东新区农文体旅融合发展新风貌。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江东新区古竹镇持续发展包括古竹荔枝在内的优势农业产业,聚焦“百千万工程”,激发内生动力,力争在典型镇创建和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走在全市前列。
红艳饱满的荔枝惹人喜爱。
累累“荔”云增收“功臣”
走进古竹镇,沿路的荔枝树上挂满红艳的荔枝,沉甸甸地压弯了枝头。今年是荔枝丰收年,古竹镇荔枝果园吸引远近游客纷至沓来采摘鲜果。“桂味5元钱1斤、糯米糍7元钱1斤。”在古竹镇新围村五洲果园,果农黎贵强一边分拣荔枝,一边回答游客的问题。占地50亩的五洲果园种植约150棵树龄在10至30年的荔枝树,今年果园产果预计超4万斤。在黎贵强看来,虽然上市晚,但借助荔枝水果嘉年华等活动以及网络和电商平台造势,远近游客纷至沓来,不仅大量鲜果有了销路,而且有效降低挂枝果因雨水而开裂的概率。邻村槎岭村德川荔枝园内340多棵荔枝树也是硕果累累,游客们手挎篮子,在绿荫如盖的荔枝林中穿梭采摘。与黎贵强一样,果农叶云青也有30多年的荔枝种植历史。他说,这几年采摘游搞得好,荔枝销路不用发愁。
民间有云,离开枝头的荔枝“一日色变、三日改味”。这一特性曾经让荔农头疼。传统荔农大多是现摘现卖,随着市场需求多元化,我市荔农开始探索荔枝深加工产业。在水东荔枝烘干厂,水东村党支部书记陈新伟掀开烘干炉说,“两台烘干炉一次能处理1万斤鲜果,将荔枝干含水率控制在20%,果肉Q弹好吃。”依托这座村级加工厂,当地荔枝从“季抛果”变成了“全年销”。水东村几乎人人种荔枝,不少村民也将自家的荔枝包给烘干厂。
“多面”荔枝甜度爆表
当古代“荔枝使”与现代快递员在荧幕上隔空比拼,三百年的荔枝发展史被按下快进键。古竹镇日前发布创意宣传片《古竹的荔枝》,以古今碰撞的叙事打响“越王荔香”品牌名片。
村书记化身“荔枝使”,上演《古竹的荔枝》。短片以幽默穿越剧手法演绎,通过古今物流见证产业跃迁,生动呈现古代贡荔需双腿发力半月抵京,如今依托智能冷链技术,古竹鲜荔48小时直达全国。古今荔枝时空对话,创意短片撬动百万流量。“用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讲好古竹的荔枝故事,让文化流量转化为真金白银。”古竹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该片在抖音、微信视频号等平台发布,与同期举办的河美共赢篮球联赛形成“文化传播+体育引流”的组合拳,让这颗承载三百年历史的古竹珍果,成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
“桂味壳薄肉厚,甜度爆表,古竹荔枝品质非常好,我会尽自己所能把家乡的荔枝卖到全国。”当地返乡创客黄立豪说,去年自己从广州返乡创业,今年参加了“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创客大赛,带着古竹荔枝获得三等奖,通过线上引流,线下带游客采摘销售荔枝,以及与多家企业洽谈供应等方式,把古竹荔枝推广到全国。同时,他主动对接旅行社,带动了珠三角近百个旅游团体验古竹乡村游,来品杨氏非遗小吃、采摘荔枝等,帮助村民们拓宽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
古镇新韵“荔”争上游
作为我市的荔枝主产区,近年来,古竹镇围绕荔枝产业发展特色农业,在加强荔枝品种改良和引种,培育和推广高产、优质、适销的荔枝新品种的同时,推动荔枝产业的深加工和创新发展,开发和推广荔枝酒、荔枝蜜、荔枝干等荔枝系列产品,提高荔枝的附加值和利润率。
如今,在古竹就能吃到优质品种的荔枝,这不仅甜蜜了本地消费者的味蕾,更是实实在在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立足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推进品种改良和深加工技术攻关,拓展电商销售渠道,打造本地荔枝品牌,以联农带农机制实现农民增收,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古竹镇将继续锚定市委赋予的“山水风光、历史文化、乡村旅游”“越王荔香”等特色镇发展定位,聚力省委“百千万工程”推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持续发展包括古竹荔枝在内的优势农业产业,推动土特产品产业全链条发展,同时结合“十带百坊千创客”培育行动,推动特色土特产、非遗、体育赛事等融入旅游场景,培植民宿文旅、地标美食、户外活动经济等“越王闻道”示范带新业态。
本报记者 张涛 通讯员 陈敏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