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抢抓农时,积极推广机械化育秧和订单式育秧新模式 跑出春耕备耕“加速度”
本报讯 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邓燕琴 连日来,和平县抢抓农时,积极推广机械化育秧和订单式育秧新模式,为春耕生产按下“快进键”,助力粮食生产跑出“加速度”。
在彭寨镇土厘村的现代化育秧大棚内,全自动水稻盘育秧播种机正开足马力运转。工人们熟练地往育秧设备上放育秧盘,育秧机自动给育苗盘添加营养土、浇水、播种、覆土,现场工作忙而有序。“我们的育秧周期严格控制在25-28天,实行分期批量生产。”和平县绿苑种植合作社负责人刘学文介绍,当前合作社正分批次推进育秧,首批680亩已进入关键培育期,后续两批1800余亩秧苗正有序培育中。
科技赋能,让春耕生产更加高效。
科技赋能是春耕提速的重要支撑。据悉,大棚育秧技术能够科学调控秧苗生长所需的温度、水分、光照和养分等条件,保证了移栽大田后的秧苗成活率。订单式育秧是和平县农业现代化的另一大亮点。公司通过与农户、合作社签订育秧订单,提前锁定秧苗需求,既保障了种植户的用苗需求,又实现了育秧基地的产能精准调度。为确保前期水稻的育苗质量,和平县农业农村局积极组织农科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服务。同时,以农机专业合作社为引领,大力培育一批水稻机械化育秧工厂,推进水稻生产育秧、插秧、收割的全程机械化。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和平县通过推广机械化育秧、订单式育秧、农业生产托管服务等新模式,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智能,也让农民种地更加轻松、省心。全县预计今年春耕面积可达14.86万亩,目前全县育秧工作已全面开展。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春风轻拂三月天,巾帼花开别样红。在河源这片热土上,有这样一群女性——她们是筑牢动物防疫屏障的“隐形战士”,是三尺讲台上的筑梦引路人,也是传递人间温情的志愿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