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 阅读新闻

坚守审判一线 守护公平正义—— 记和平法院三级高级法官曾铭才

和平县地处粤北山区,青山叠翠,溪水潺潺,在这方充满烟火气的土地上,有一位“老法院人”扎根基层三十七载,他步履坚定,坚守在审判一线,书写着属于自己也属于和平县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和平法院)的法治故事。

曾铭才是和平法院三级高级法官,近三年来,他承担着重要管理职责的同时,主审了179宗案件,并助推和平法院脱薄争先,推动成立“和和来”调解室,让客家俗语“和和来”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钥匙。2024年,曾铭才在专项工作中荣立个人三等功。


扎根基层三十七载的“老法院人”曾铭才。

临危受命挑重担 凝心聚力破困局

2023年至2024年9月,在和平法院“一把手”缺位的特殊时期,管理重担落在了当时全院唯一的员额法官院领导——曾铭才肩上。

2024年初,和平法院被确定为“全国首批相对薄弱基层法院”之一,关键时刻,曾铭才没有退缩,选择了迎难而上。

市中级人民法院第一时间到和平法院召开专题部署会,为和平法院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作为临时主持全面工作的院领导,曾铭才迅速响应,组织召开专题会议,成立脱薄专班,履行脱薄主体责任,对照最高院的脱薄标准,精准梳理问题,制定具体脱薄措施,引导全院干警的思想从“要我脱薄”向“我要争先”转变。在曾铭才的带领下,干警们埋头苦干,攻坚克难,通过一系列有力脱薄措施,有效解决了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审判质效方面的短板弱项,为和平法院于2025年2月提前一年实现脱薄出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耕前端治“未病” 多元解纷护和谐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曾铭才将抓实前端治理作为和平法院融入大局、守护和谐的关键一招。

2023年底,和平县综治中心揭牌运行。和平法院首家入驻。在曾铭才的指导下,和平法院调解室原班人马带着“家当”入驻“和和来”调解室,实现了矛盾解纷有场所、有人员。

“和”文化扎根和平县500多年。如何让和平县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古为今用,在定分止争、为民解忧的过程中焕发新活力?曾铭才带领和平法院研究室,在“和”文化的启发下,总结提炼出“和和来”特色调解法,通过“听、辨、借、让、和”五个步骤,努力把矛盾纠纷止于未发、化于未诉,让“和和来”这句质朴的客家俗语,落地为富有成效的调解实践。自“和和来”调解室运行18个月以来,调处各类案件2612件,调解成功1323件,调解成功率50.65%。

“前端治理工作,仅融入县级综治中心还不够,还要向全县17个乡镇全面延伸,让村民也享受到司法的便捷。”作为基层法院领导和党员法官,曾铭才牢记司法为民初心,带领立案庭全面推行“一镇一法官”机制,把全院法官分配挂点至全县17个乡镇,对接司法所和调解员,将调解指导、纠纷化解、普法宣传等工作下沉至乡镇,推动矛盾纠纷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

党员先锋作表率 攻坚克难树标杆

作为一名党员法官,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曾铭才总是冲锋在前。

“车辆乱停乱放,进出不顺;消防设施损坏,安全没保障……物业服务这么差劲,还要我们交物业费?我们是不会交的。”面对法院工作人员,某小区的业主愤愤不平诉道。

2023年底到2024年3月,某小区持续出现物业纠纷。曾铭才主动揽下重任,带领干警深入调研,跑政府、访住建,共同探寻治本之策。最终,他牵头制定“1+2+3”工作方案(即一个目标:庭前化解;两个聚焦:保护双方利益、法建联动;三个重点:核查、调解、指导),并采用“示范判决+调解指导”模式,在小区召开庭前协调会,促成物业与业主达成和解方案,批量化解纠纷。

“法院不仅要当好灭火器,更要筑牢防火墙。”为防止纠纷再起,他指导该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推行“业主自治”模式,有效提升了物业服务品质,从源头上减少了纠纷再生。

三十七载春秋,曾铭才用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书写着对法治事业的赤诚与坚守。如今,走下领导岗位的他,选择在审判席上继续守护公平正义。在粤北的绿水青山间,在庄严的法庭之上,他将继续坚守法治初心,诠释一名党员法官对党和人民的忠诚。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徐晓曦 曾钰矞

 






上一篇:谷种未发芽 法官巧破局 和平县人民法院彭寨法庭成功调解一起买卖合同纠纷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