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县人民法院开展精准普法 筑牢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法治屏障
本报讯 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徐晓曦 黄湘粤 “法官,我们平时卖茶叶,经常客户来一个电话我们就发货了,这样有没有风险?”“茶叶交易中拖欠货款纠纷多发,主要是因为很多经营者习惯口头交易。我们建议交易要签订规范合同,明确约定产品名称、数量、质量、价款等内容,维权才有凭据。”
法院干警向果农宣传法律知识。
近日,在和平县茶艺文化及农特产品展销会现场,和平县人民法院主动将司法服务送进展会,围绕特色产业发展的法律需求开展精准普法。干警逐一走访各农产品摊位,针对不同行业特点,解答企业在购销合同、产品责任、劳动用工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常见法律风险。
在猕猴桃销售区,法院干警与果农亲切交流,强调“和平猕猴桃”有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块金字招牌,产品更值钱,品牌要靠大家一起来维护,并提醒果农规范使用和保护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学会辨别真伪包装,“如发现市场上有冒用或仿冒情况,请大家及时收集证据,如拍下侵权产品的照片、记录销售来源,并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保护好品牌,最终受益的是所有种植户。”
据统计,此次普法活动累计发放民法典等宣传手册200份,接受法律咨询10余人次。不少商户表示“上门普法”形式亲切、内容实用。下一步,和平县人民法院将持续通过送法进企业、专题法律讲座等形式,延伸司法服务,为特色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上一篇:和平青州逾300亩百香果成熟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