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县区新闻 > 和平县 > 阅读新闻

扎根乡土育良稻 带领乡亲共致富—— 记和平县合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月潮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涌现出不少扎根乡土的实干者。和平县合和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月潮,就是其中之一。他流转千亩荒地种稻,引入先进农业设备,用科技赋能农业,更带动了数百户村民走上增收路。

近日,记者在和平县古寨镇水西村的丝苗米基地见到陈月潮时,他正操控着植保无人机,开展稻田病虫害防治作业。


陈月潮操控着植保无人机,开展稻田病虫害防治作业。

据了解,自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陈月潮带领团队在古寨镇河东村、水西村流转了1300余亩耕地,大力发展丝苗米种植,推动农业现代化,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我们公司现有机械30多台,服务周边的农田面积为700多亩。”陈月潮说。

随着标准化育秧棚、生产厂房的建成,以及先进设备的投入使用,基地的生产效率和稻米品质得到显著提升。2024年,基地稻谷产量达1170吨,产值实现稳步增长。而这背后,是陈月潮对带动农民共富的坚守。陈月潮告诉记者,基地通过土地流转租金、提供就业岗位、合作开发、入股经营等多种方式,已带动300多户农民获得租金、薪金、股金等多重收入。不少村民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既照顾了家庭,又增加了收入,真正实现农民、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

“除了土地租金外,农忙的时候,我们可以在基地做事,每人大概能领到三四千块钱。”村民陈志慧告诉记者。

陈月潮说,“基地在农忙的时候可以提供临时岗位30多个,长期员工有6位。”从荒地到良田,从传统种植到科技赋能,陈月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农业企业家的责任与担当,也成为“百千万工程”在和平落地见效的生动缩影。

本报记者 曹志成 通讯员 邓燕琴

 






上一篇:和平县古寨镇90亩工业用指天椒“中椒友G19”长势旺 可用于工业医药军事等领域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