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专栏 > 精神文明创建 > 阅读新闻

深耕文明沃土 绽放文明之花—— 记全国文明村源城区埔前镇中田村

房屋错落有致,道路整洁宽敞,村民笑容淳朴,文明新风扑面而来,一幅“村美、民富、风正”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这就是刚被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的源城区埔前镇中田村。

近年来,埔前镇中田村坚持以乡村振兴为总牵引,以“百千万工程”为统筹,积极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坚持多措并举持续推进文明村镇创建,在理论铸魂、移风易俗、基层治理、文化活动、村庄美化和产业振兴等实践中勾勒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斑斓图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经济建设稳步发展,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攀升。


美丽的中田村。

党建引领,文明新风润民心

中田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创新理论宣讲形式,让党的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村里组建了由党员干部、杰出人士组成的志愿服务宣讲队,通过“板凳会”“田间课堂”等接地气的方式,向村民宣讲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政策等内容,让理论学习更贴近群众生活。

此外,中田村常态化开展“一月一主题”文明实践活动,涵盖政策宣传、健康科普、法律援助等内容,并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提供精准帮扶。每逢传统节日,村里还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厚植家国情怀。在“银发先锋”和“夕阳红智囊团”的带动下,村里成立了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年均开展移风易俗宣教活动30余场,推动形成文明乡风。

积分管理,激发乡村活力

为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中田村创新设立“移风易俗+美丽庭院”双积分超市,将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等纳入积分管理。村民通过参与村务、美化庭院、遵守村规民约等方式获取积分,并可在超市用积分兑换生活用品。同时,积分还与“最美家庭”“美丽庭院”等评优挂钩,形成“积分改变习惯、文明浸润乡风”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村已创建“美丽庭院”110户,评选出区级“最美家庭”4户。同时,大力推行“一约四会”村民自治制度,引导广大老干部、老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工作经历、贴近群众等自身优势,投身矛盾纠纷化解一线,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贡献“银发”力量。在“银发先锋”带领下,中田村组建禁毒禁赌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规范红白事标准,落实报备制度,年均开展移风易俗宣教活动超30场,形成“群众订公约、大家守规矩”的善治基础。

在人居环境提升方面,中田村广泛发动村民参与绿化美化行动,通过“干部包片、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在村道两旁种植紫薇、风铃木等苗木2000余株,打造了“浪漫中田紫薇路”等特色景观,实现乡村“颜值”与“气质”双提升。

产业兴村,强村富民促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文明村镇的“含金量”,还体现在富民兴村的实效上。中田村积极探索“联企惠民”发展模式,依托强村公司联合农业龙头企业,推动430亩耕地集中流转,实现“小田变大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同时,村里与特区建工钢构(广东)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家门口就业岗位,帮助村民月均增收4500元,并建立“技能培训—岗位输送—长效增收”服务链,确保村民稳定就业。

在产业带动下,中田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收入稳步提高。如今的村庄,不仅环境优美、乡风文明,更因产业兴旺而充满活力,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土地生黄金”的发展目标。接下来,中田村将坚持党建引领、产业带动、治理创新,继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移风易俗深入人心,以文明乡风赋能乡村振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精神动力,书写更加绚丽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本报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李春华 巫运娣

 






上一篇:文明新风绘就幸福图景——记“全国文明村镇”龙川县丰稔镇黄岭村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