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文明建设 乡村焕发新气象—— 记全国文明村连平县隆街镇梅洞村
连平县隆街镇梅洞村是广东省文明村、广东名村、广东省卫生村。近年来,梅洞村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态化开展主题志愿活动,倡导移风易俗,推动现代文明理念融入农村发展和村民生活,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今年5月,梅洞村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梅洞村经常开展文体活动。
党建引领 筑牢文明根基
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千头万绪,需要充分挖掘村民的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做”为“我要做”,使创建过程真正成为村民共建美好家园、共享幸福生活的过程。
“我们强化党建引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党员先锋队,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到文明村镇工作中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形成上下合力。”梅洞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房仟介绍,为增强村子的凝聚力,梅洞村整合各方资源,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活动阵地,在节假日期间常态化开展篮球比赛、文艺表演等文体活动,增强村民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凝聚发展合力,为梅洞村成功创建全国文明村打下了重要基础。
人居环境整治是文明村创建的重要一环。当时需要拆除老旧房及铁皮棚,由于老一辈人对老房有一定的情感,在当时宣传拆除过程中有部分村民情绪十分激动,场面一度剑拔弩张。
“为解决这个问题,村委及时召开会议讨论,经商量后决定发挥党员干部起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干部有的,先从党员干部开始拆除,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让村民看到了村委的决心,也看到了拆除带来的变化,再通过村民亲属间接沟通,让反对的村民也作出了支持的决定,通过拆除一批老旧房及铁皮棚,全村风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谢房仟说。
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梅洞村全国文明村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持续优化,多元产业融合发展,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乡村呈现出新气象。据悉,梅洞村通过引进连平隆梅生态有限公司项目,发展渔业产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发展格局。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盘活村集体资产资源,不断增加村集体收入。教育方面,通过引进连平县南山实验学校、南山实验综合高级中学,有效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村庄更加宜居宜业。
移风易俗 培育文明新风
高价彩礼、红白事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是不少村子都存在的问题。为有效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尚,梅洞村制定了符合本村的新村规民约,将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写进村规民约及红白理事会章程,提倡红白事简办、抵制大操大办。同时,梅洞村还深入开展乡村治理积分制评比、美丽庭院示范创建、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激发群众主人翁意识,让无形的文明风尚可量化、可评价,引导村民自觉摒弃陈规陋习,推动移风易俗,营造出人人向善的文明新风。
不久前,梅洞村开展了2025年奖学表彰会,对表现优异的学子发放奖学金,激励学子奋发向上,在全村营造“崇学向上”的良好氛围。除开展助学活动外,梅洞村还常态化组织开展尊老爱老、文艺表演、志愿服务等活动,不断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让文明新风吹拂村庄的每一个角落。
“由于村里经常性开展文体活动,让村民有了更多的接触,增进了邻里之间的友谊,村里的矛盾变少了,大家参与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提到现在的变化时,谢房仟满是笑容。“河水更清了,路边的花草更平整更绿了,村道更加整洁了,让游子乡愁更浓了。同时,由于村内引进了连平县物流园及南山实验学校,增添了不少就业岗位,让青壮劳力不再需要外出务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闲时种菜、平时上班,家里的老人也可以照顾了。”
如今,梅洞村容村貌焕然一新,邻里关系和睦共处,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梅洞村实现了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的美丽蝶变,成为“美丽乡村”的生动实践。谢房仟表示,接下来,梅洞村将继续巩固好人居环境成果,加大宣传力度,继续由点带面,做好规划,在每个可改造的地方进行微改造,让乡村既有颜值更有“内涵”,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 谢梦君 通讯员 苏奕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