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实践惠民生 服务群众零距离—— 记全国文明单位源城区康乐路北社区
今年,源城区源西街道康乐路北社区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这个总面积2.6平方公里、常住1.4万余人的社区,何以在全国众多参评单位中脱颖而出?近日,记者走进社区,探寻其文明创建的“幸福密码”。
康乐路北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居民幸福感。
“大党委”聚力,构筑基层治理新格局
康乐路北社区坚持“大党委”聚力、“阵地圈”助力、“双报到”借力,构筑基层治理新格局。与辖区32个机关、企业、学校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建立“资源、需求、项目”三张清单,着力在多联多建、长联长建、真联真建上下功夫,依托联合议事、联享资源、联动服务机制,推动基层党建从“单打独斗”向“结对共建”转变。
同时,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设置了“社区文明实践站”“小区文明实践点”“暖蜂驿站”“青年之家”“少先队队室”“妇女儿童之家”等阵地,促进阵地资源统筹整合,为社区构建一个管理规范、服务周到、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生活共同体。借助“双报到”机制,强化基层治理,将市、区直机关事业单位的275名“双报到”党员化身“红色管家”,通过“党员联户包片”制度,引导党员干部积极参加社区组织开展的环境整治、治安防范、帮困助残、政策咨询、科普宣传、调解纠纷、法律援助等便民利民公益志愿服务。
网格微力量,激活基层治理大能量
网格是基层社会治理的“前哨”,康乐路北社区依托源城区综合网格治理机制,深耕“网格+”治理模式,建立“网格化赋能、精细化服务、常态化治理”三化融合机制,将社会治理的末梢延伸至群众家门口。
社区科学划分14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建立“巡查定位、上报分拨、处置联动、反馈评价”全流程闭环管理机制,推动治理资源下沉至商铺、小区、楼栋等治理末梢。网格员同步履行“民情哨兵”与“服务先锋”双重职责,对环境卫生、邻里纠纷、安全隐患、物业管理等问题进行“地毯式”清查,做到心中有数、应对有策。近年来,网格员累计收集群众诉求建议162条,闭环处置环境卫生、邻里纠纷等问题158起。
社区以“小事不离网格、大事不离社区、矛盾不升级、服务不缺失”为工作目标,聚焦民生关切,将“问题清单”转化为“满意清单”。如近年来,中心屋回迁安置点的菜园地变身休闲公园,粤赣高速安置区完成道路硬底化及地下管网改造等。辖区焕发新颜,坑洼道路化作坦途,路灯点亮夜空,菜园变公园……一系列民生关切得到回应,居民们真切感受到“路平了、灯亮了、心安了”的幸福蜕变。
社区以“智慧赋能+场景融合”为抓手,倾心打造集党员活动中心、“青年之家”、“暖蜂驿站”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为民服务阵地,设立“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提供社保、医保等268项公共服务。同时,在社区人流密集场地布设2个“党群服务站”,为群众提供充电、喝水、纳凉、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组建“康乐+”红色代办队提供“大管家”服务,推广“粤系列”数字政府服务平台,2000余项业务“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深化“中午连周末延”全时段服务,以“15分钟服务圈”精准对接居民需求,实现服务便捷度与满意度双提升。
构建“红色矩阵”,绘就文明实践新图景
走进康乐路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图书阅览室、“暖蜂驿站”等功能空间一应俱全,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利服务。
近年来,康乐路北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实践赋能,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轴心,积极实施“筑巢引蜂”行动,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赋能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
建“蜂巢”,筑牢文明实践根基。以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轴心,在现有党群服务站的阵地基础上推进文明实践点建设,推动党建服务中心与文明实践阵地共建。同时,整合辖区图书馆、学校、公园以及社区家长学校、“妇女儿童之家”、“青年之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小区服务设施等公共资源,为群众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提供坚实阵地。
织“蜂格”,激发文明实践活力。紧扣居民需求,盘活辖区资源,深入推进“志愿服务+”模式,完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体系,构建“总队统筹、分队响应、小组落实”的三级志愿服务网络。总队发挥资源整合中枢作用,分队精准对接“一老一小一新”群体需求,小组专注政策宣讲、便民服务、环境卫生、关爱慰问等八大民生领域。目前,社区共有志愿服务队伍15支,志愿者近4000名。
酿“蜂蜜”,提升文明实践效能。社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为阵地,结合源城区组织开展的“十个起来”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宣讲,广泛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明实践活动。同时,依托省级社区青春行动项目,积极开展“青学堂”“青春守护”“青春实践营”等实践活动。打造“康乐‘益’家”志愿服务品牌,从长者守望结对到心理健康专线,从护学岗到卫生整治行动,社区年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余场,惠及群众超1万人次,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推向“最后一米”。
文明,是一座城市的幸福底色。康乐路北社区以党建引领为笔,以实干为墨,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为居民幸福“加码”,绘就基层治理“满格”新图景。未来,社区将继续书写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彩篇章,为源城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文明力量”。
本报记者 梁小鸿 通讯员 罗嘉敏
上一篇:以文化润心 以服务惠民—— 记全国文明单位河源市图书馆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