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棉花落 真爱永恒——读《木棉花落》有感
翻开朱洛嬉的《花晨月夕》,被《木棉花落》这篇小说的温润柔美、清雅脱俗所折服。这真是一篇好文章,一件寻常事,仅凭标题便已被赋予了浓浓的诗意。通篇读来,更觉兼具诗的美感、散文的韵味、小说的精巧与故事的醇厚。令我久久不能平静,回味不已。
开篇一句“春雷打了大地几个巴掌以后,木棉花也跟着落了红泪”,意象何其生动,语言何其美丽!难怪引得各家刊物慧眼识珠,争相转载。读者阅罢,纵是淡定心绪,也难免随之澎湃,浮想万千。
故事的展开,从百无聊赖的一个寻常开始。作者事务缠身,竟才发现小区门口那棵木棉,已高耸云端。木棉花托大,抢眼,又因色正形态美被誉为英雄花。按常理,若花落下来,是很容易瞧见的,蹊跷的是,那树下似乎永远没有落花。如果要问什么是小说,那这便是小说的“药引子”了。既寻不着,“我”偏更要寻,这就有了小说一波三折的回响。这一波三折里,颇令人惊奇的,是朱洛嬉老到的设计,她不是直接写来龙去脉,而是写她与女儿交流、作画、谈论木棉花的场景,精彩恰恰就在这里。似有所指,却又没有特指;似在言外,恰恰正在意中。读来真是好生佩服,真是巧,真是妙啊。
故事慢慢推进,一场大雨,“我”终于看见了木棉花落在了湿漉漉的地上,正以为这一切不过是一种生活的无聊,就要行进至哪里有花、哪里就有落花的寻常道理时,忽然雨幕中闯进了一个撑着伞捡落花的老人。这就给前面的“落花消失”以合理性,又展示了广东人的日常——据说,广东万物皆可吃,这木棉花也是一味很受欢迎的汤料。如此,老人怕落花被别人抢先了,就更是情理之中了。若小说到此时结束,那么,顶多就是一个“姿色平平”的小说,高就高在接下来,“我”竟然生出别样的心,想去会会那位捡花的老人。这一回,才解开最终的“结”,原来,老人并不是为了抢在别人前头捡了花,要煲汤或入药,而仅仅是因为,他的亡妻喜爱木棉——木棉的象征,不仅是“珍惜眼前人”,更在于英雄气概的深意。谁知道,老人和他的亡妻,与这英雄树又有什么不为人知的感人故事呢?深意一层一层拨开,深深烙印在读者心上——“这是我爱人最喜欢的花,每年春天我都将它收藏起来,摆在她的照片前面,是给她看的。”细读至此,鼻头发酸,心如刺扎,眼前亦不觉蒙上薄雾。此一笔,如星火燎原,瞬间将故事推向了高潮。主题直抵人心,余韵悠长不绝。
至此,已成艺术。
朱洛嬉在创作谈里提及,曾有作家发出质疑:“世上怎会有如此深情的男子?”这样的发问实属无稽。不能因为生活中常见负心薄情之人,便一概而论地认为所有人都薄情寡义。真挚且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感情,是世间绝美的风景,是人性中崇高的闪光点。尽管在现实中,这般纯粹美好的感情或许并不常见,但少见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很多时候,它可能只是隐匿于生活的角落,尚未被我们察觉。换个角度想,也正因如此,这份绝美的感情才愈发显得珍贵,愈发触动人心。我想,这正是《木棉花落》背后所蕴含的深意:木棉花落,真爱永恒。
好一篇《木棉花落》!
作者:丛安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