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之乐
我的生活很简单,也没其他更多的爱好,八小时之外,陪伴我最多的是阅读和跑步。尤其是跑步,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尤其是跑步结束后大汗淋漓,带来一种无以名状的“爽”,可谓心旷神怡,庞辱皆忘。我总是自嘲——“因为乐在其中,所以乐此不疲”。
屈指算算,我的跑龄已有30多年。记得上初中及高中时,我的体质一直很弱,对跑步也没什么概念,尤其是对体育课,更是表现出一种“恐惧”和“抗拒”,跟一些不喜欢运动的同学一样,我总喜欢体育课时下雨或老师安排自习。
与跑步结缘始于参军入伍。1992年冬,我正式踏入直线加方块的军旅之路。火热的军营生活,其紧张程度及训练强度可想而知,从普通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是漫长且艰辛的过程。而对于体质较弱的我而言,短板及弱项便暴露无遗。记得新兵连训练的第一周初跑时,我只能勉强跑一公里,面对繁重的训练任务与自己体能的严重不匹配,那时的我,可谓压力山大,觉得这是我人生的至暗时刻。
跑步是军人的“基本功”和“必修课”,班长发现我的体能跟不上后,不断给我“开小灶”。我也坚信,只有加倍训练,付出更多,才能赶上战友的步伐,我常常以“穿上了军装,就决不能掉队”作为自勉。其间,我暗下决心,战友们休息了,我依然在坚持偷偷练体能。“功夫不负苦心人”,通过循序渐进的训练,我的体能在不断提升,尤其是通过新兵连三个月的“魔鬼”式的强化训练,我的跑步成绩有了质的跃升。部队悬挂的“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的警句,也时常鞭策着自己。在新兵连训练结束时,我的5公里越野、400米障碍还取得不俗的成绩,跨入了连队前10名序列,分到连队后,还代表连队参加过全团甚至集团军的比武竞赛。
在体验到小小的成就后,我慢慢喜欢上跑步这项训练活动,由最初认为的“苦事”,慢慢变成了一种“乐趣”,并身体力行,积极投身其中。军营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的训练口号,至今仍历历在目。
1995年冬,我脱下军装回到了阔别三年的家乡,次年6月,我参加了公安工作。公安机关每年都会对民警进行体能考核,虽说标准低于部队,但依然作为人民警察年度考核的一项“硬指标”。有部队的体能作为基础,加之常练常新,从没间断,我的跑步成绩在同龄人中也一直处于领先水平。记得2018年参加警衔晋升训练时,我的1000米跑以3分39秒完成,在同批次同学中取得了靠前的成绩。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从部队到地方、从基层到机关,从一线执法到综合管理岗位,虽说“赛道”在变,但我对跑步的热情和执着始终没改。通过跑步,我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同频共振的“跑友”,在跑步中交流感情、探讨人生,碰撞思想、激发正能量,也无形中丰盈了我的精神生活。
我觉得,跑步如同读书写作一样,需要日积月累、不断积淀才能“厚积薄发”,只有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实现新超越。2015年,我参加了人生首场马拉松,体验了万人齐奔跑的盛大场景,令我震撼,尤其看到多名年逾古稀的老者,他们在赛道上依然不服输、不服老的精神,时刻激励着我。最终,我以4小时50分的成绩跑完全程,圆了我跑步多年的“马拉松梦”。随后几年,我又有幸参加两场次的全马,以耐力跑的另一种形式,体验跑步的乐趣。
步入人生的下半场,家事及工作的杂事、琐事很多,我往往通过跑步来释放压力,跑步结束,顿感压力骤减,如释重负。平时的工作日,我每天基本保持在3至5公里的匀速慢跑,若双休日或节假日等相对充裕的时间,我往往选择10公里跑。当然,人总是存在惰性,我也不例外,有时候,我想以“忙”或“明天再跑”为自己找个美丽的借口,趁机偷偷懒,此时,我便会以跑圈流行的“跑步最好的状态就是一个人用自己的最舒服的配速,奔跑在熟悉的路上,低头有坚定的步伐,抬头有清晰的诗和远方”来勉励自己,最后,往往是“理性战胜感性”,坚持完成每天的“必修课”。
随着跑步年限的增加,我持续向自身体能极限发起挑战,在一次次突破中不断战胜内心的惰性。这一过程,如同一场漫长而深刻的自我修行,悄然磨砺着我的心志,让我逐渐铸就了坚韧不拔的毅力。如今,这份在跑步中锤炼出的毅力,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我的工作与生活之中。面对工作中的重重难题,我不再轻易言弃,而是凭借顽强的意志去探寻解决之道;遭遇生活的艰难困苦时,我也绝不轻易妥协,始终以坚韧的姿态勇敢前行。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我想,跑步与工作学习有异曲同工之妙,只要锲而不舍、长期坚持,肯定会有进步,也会有不同的新收获。无论生活如何变化、人生如何繁杂,我将保持这份跑者“初心”,在人生的马拉松上继续快乐奔跑,不断充实生活、增强体质、丰盈人生。
作者:刘自力
上一篇:七律·咏九连担杆滩古街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翠涌九连共富路,春风点化万竿斜。”地处九连山腹地的和平县上陵镇翠山村,峰恋叠嶂,一望无际的毛竹沿着山坡起伏,似碧海绵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