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发现巨龙类恐龙化石
云南省禄丰县恐龙博物馆工程师王涛介绍化石情况。
本报讯(记者 蒋安春)记者昨日从市博物馆获悉,中科院专家 17 日在整理该馆库存时,证实其中两块恐龙化石为蜥脚类恐龙中的巨龙类颈椎化石。这是华南地区首次发现巨龙类恐龙化石。
巨龙体长约18米
昨日,记者在市博物馆看到,这两块恐龙骨骼化石呈乳白色,长约65 厘米,宽约50 厘米,已被拼接成一个整体,显出了大型兽类的脊椎骨形状。“经仔细考证,它是蜥脚类恐龙中的巨龙类颈椎化石。”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董枝明教授说,从脊椎骨的大小推断,这头巨龙的体长约17 至18米,体重达20至30吨。
9 月17 日,董枝明在整理馆藏恐龙化石时发现了这两块巨龙类脊椎骨化石。云南省禄丰县恐龙博物馆工程师王涛认为,它们应是脊椎与背脊相连的那一块。
“它很可能是巨龙类恐龙的一个新品种。”董枝明说,这块脊椎骨化石并不是很完整,缺失了脊椎一侧的小部分。此外,由于目前仅发现脊椎骨化石,所以还不能完全断定它是否是巨龙类的新品种。
据了解,我国目前发现的蜥脚类巨龙分别有“黄河巨龙”、“华北巨龙”和“东北巨龙”。而巨龙类化石,在华南地区尚属首次发现。
约7千万年前形成
市博物馆馆长黄东说,两块化石是2004 年出土的,当时就推断可能是大型蜥脚类动物骨骼化石,但一直没有权威人士进行过考证。
据黄东介绍,化石是2004 年2 月10 日在市高新区一工地上发现的。当日下午4 时,市博物馆接到一位黄姓市民打来电话,称其在位于市高新区科技二路与兴业大道交界的一土方爆破工地上,发现疑似恐龙骨骼化石的物体。
被疑为化石的是一块约80 厘米宽、100厘米长的土块,从土块中可清晰地看到类似骨骼的白色化石。黄东从骨骼化石的形状、纹理及跟过去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比较,初步判断该物体是一恐龙脊椎的部分化石。
“可以推断,它比我市早前发现的恐龙骨骼化石年代更久远,约在7000万年前。”黄东说。
已发现恐龙种类5种
黄东说,经现场考察,发现现场的岩层上下皆为红砂层,中间层厚约1 至3 米,掺杂着大量贝壳类化石和鹅卵石,估计是一条古河流冲积形成的漩涡状堆层。在此处发现恐龙化石,表明整个河源盆地 100 多平方公里内都有可能出土恐龙骨骼化石。
而此次巨龙类脊椎化石的发现,也使我市已发现的恐龙种类增至5 种,分别为窃蛋龙类、甲龙类、暴龙类、巨龙类、兽脚类。 “这说明,在白垩纪,河源地区的气候非常适合恐龙生活,有种类非常丰富的恐龙在这里栖息。” 董枝明说。
网友报料详见河源民生论坛: http://bbs.hynews.org/viewthread.php?tid=58541&extra=page%3D1
上一篇:志愿者节前慰问低保户
下一篇:狠抓创卫薄弱环节 严防死守防止反弹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