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努力打造全省 低碳经济示范园区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李衍楠

      记者: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将我市打造成为全国低碳经济示范区。对此,您是如何看的?
      李衍楠:我觉得这是非常科学的,非常符合我市的发展实际情况,这将更加坚定我们走生态发展之路的理念和信心,对我市长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对于市高新区来说,是一个大好消息,这与市高新区的产业方向非常吻合。

      记者:对于低碳园区这一概念,您是怎么理解的?
      李衍楠: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发展低碳能源技术(包括新能源与节能技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低碳经济生产和消费模式。进行低碳园区建设,更符合我市生态优先的发展战略。就我个人的理解,低碳园区是指园区在满足必要的运行条件下,以产生最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最大的社会产出。尽管目前国内还没有低碳园区的具体评估体系,但市高新区愿意在这一领域先行先试,参与到全省乃至全国的低碳园区建设实践中去,努力成为评估标准建立的样本。

      记者:据了解,市高新区已在我市乃至全省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占得先机,您能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李衍楠:好的。可以说,市高新区在发展低碳经济、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的确已经走在了全市前面。如总投资280亿元、并已于2009年底动工建设的汉能太阳能薄膜电池项目,将把市高新区打造成全国乃至全亚洲最大的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和研发基地,将来市高新区每多生产一块太阳能电池,就为人类降低碳排放多做出了一份贡献;已经投产的海川公司研发出的低碳混凝土技术,使用低碳混凝土能减少1/3的水泥用量,既环保又节能,可有效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此外, LED照明新材料等项目,都为市高新区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园区打下了坚实基础。

      记者: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园区,会对高新区今后的产业布局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李衍楠:近年来,高新区努力培育的主导产业——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本身就是高技术低能耗的产业,完全符合低碳经济的概念,今后我们会继续将这一主导产业做大做强。而新能源产业,如太阳能光伏产业正在迅速兴起,这为园区抢占低碳经济竞争制高点,打下坚实的基础。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园区,将使高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更加明确,为园区未来的产业布局起到纲领性的作用。

      记者:能否谈谈打造低碳经济示范园区与发展“四新”产业的关系?
      李衍楠:去年以来,市高新区进一步转变招商模式,致力引进“四新”(即新电子、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产业,以吸引重大项目、龙头企业为重点,着力引进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污染少、能耗少、占地少的“三高三少”企业,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太阳能光伏产业属于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加速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是高新区抢占高端产业领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一条捷径,也是我市实施“反梯度”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汉能项目的落户及光伏产业的兴起,正是低碳经济概念与 “四新”完美结合,共同推进的最好例子。
      2010年,市高新区将继续坚持内外资并重,瞄准“三高三少”产业,全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总部型大项目,努力打造全省低碳经济示范园区。

五个“第一”

    ●开发建设速度全省第一;
    ●主导产业集聚度第一并成为广东省手机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
    ●全省第一个建成污水处理厂并投入使用的园区;
    ●全省第一个设立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全省第一个搭建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科技服务平台。

工业产值增长

2009年大事记

    ●3月4日,中兴通讯落户高新区;
    ●6月16日,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完成建设并投入了运营;
    ●8月,城南污水处理厂湿地公园建设完成;
    ●9月15日,成功获得了省第五批5亿元竞争性扶持资金;
    ●10月28日,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项目如期实现动工;
    ●10月底,投资1.5亿元的华润天然气项目正式动工;
    ●11月,中山(河源)产业转移园在全省产业转移目标责任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级;
    ●11月2日,区内标志性项目——创业服务中心顺利动工建设;
    ●11月2日,海川博士后成果产业化基地竣工,西可通信二期投产。

践行新理念  谋求新跨越

      2010年,市高新区将踏上新的征程。据了解,今年,高新区将更加注重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更加注重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抓好重大项目建设,更加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更加注重改善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确保效益园区建设稳步推进、努力创建国家级高新园区。

坚定产业招商思路

      优质项目是市高新区持续良性发展的生命线。今年,市高新区将继续丰富和深化招商引资策略,争取项目引进在质上和量上都有进一步的突破。
      据了解,该区将继续坚定产业招商思路,围绕以手机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和以模具为主的机械制造产业,促进园区产业集聚,推动产业链招商;坚持内外资并重,瞄准高科技、高成长、高效益、污染少、能耗少、占地少的“三高三少”产业,全力引进一批龙头型、基地型、总部型大项目,大力打造低碳园区;支持现有企业增资扩产,引进相关或上下游配套企业,强化跟踪服务,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和竣工投产达产率;依托现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以及广河高速公路、惠河城际轻轨以及滨江大道建设的利好消息,吸引更多的项目落户。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2010年,市高新区将继续做好重点项目的推进工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崛起、主导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平台。该区将以中兴通讯、三期市政工程建设、三期村民安置房、创业服务中心、国家通讯终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二期、汉能薄膜太阳能电池等5个在建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建设广东省手机产业基地、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

多渠道筹措发展资金

      资金是高新区生存发展的保障。市高新区提出,要保障园区的后续发展,不仅要多渠道筹集资金,同时还要严格管理,让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园区发展建设的刀刃上。
      今年,该区将用好用活省第五批5亿元竞争性扶持资金,充分发挥其放大效应;继续争取各金融机构及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获得更多的发展资金;进一步抓好自身经营,争取实现土地、房产等经营收入的较大增长;通过对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项目建设投入,拓展园区发展空间和提升发展层次,构建园区的承接平台和提高园区的吸纳能力。

本报记者  张安定 蒋安春
              谢素德 叶能军
   通讯员  春胜 东林 树豪






上一篇:曾少平笑了
下一篇:光棍村飞来“金凤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