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旅游 > 阅读新闻

国外民居 穿越寻常生活走廊

  雨林中 遍寻天人合一的居所

  赤裸身体隐于热带雨林、手起刀落取对方项上人头的猎人头部落已然远去,他们的后人如今已然放下屠刀,变得热情好客。我不但没被猎走人头,还被好吃好喝招待了一番。


  从沙捞越的诗巫市驱车不到一小时,然后再走上10分钟的羊肠小道,我来到了一处保留完好的长屋。所谓长屋,其功能等同我们所说的社区,它是以部落为单位的聚居群落,大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生活在一起。最初,同一血缘关系的人选择一处临近水源河流的平坦地带开山建房。随着人丁兴旺和不断壮大,房子不够人口居住,于是新房便接旧房不断兴建,一间间、一代代,久而久之,连接在一起的长屋便形成了。生活在长屋的大家族有一个世袭的部族首领,长屋以其名字命名。

  在一条有漂亮风景的河流跟前的开阔地带,我来到Austen长屋跟前,这处140米长的长屋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按当地规矩,主人为了表示热情好客,要在宾客进门前连敬酒三杯,而客人也必须将酒饮尽。这样的习俗并没有像猎人头的传统一样随着时光消逝,而是流传至今,好在喝的是自家酿的米酒,酒精不高,我在喝过三杯后,只是微醺而已,还没有被放倒。

  这样的长屋保持着很好的生活功能性,房前的部分是晒台,可以种植花草或者晾晒粮食。房门内则被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全部相连的公共走廊区域,整个部落的聚会活动或者节庆祭祀都在这里举行,里面的一间间是被隔开的独立屋子,是各个家庭生活起居生活之地。

  “长屋部落既自然又环保,世世代代都是如此,一切都来自丛林:房子是木头做的,地是竹子拼的,棕榈叶当屋顶。吃丛林里打回来的猎物、水里抓到的鱼、树上掉下的果,连刺文身的针,都是鱼骨头做的,每样材料,都派得上各自的用场……”边带着我四处看,部族首领Austen边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走廊里照明不足,阳光通过木板缝隙和少量窗户打进来,因为地板是一条一条整个连在一起的。远远有人走过来,先感到地的震动,再远远地看到轮廓,等到很近了,才能知道是谁。此时,长屋里的妇女孩子正在表演歌舞。其中一个手拿盾牌长剑的小男孩,年纪不过10岁,正在跳着猎人舞。他那高傲的神态与其年龄非常不符,俨然一个骁勇的武士。

  离开的时候,下起了淅沥的小雨,雨打湿木道,再被昏黄的路灯反起来,配合着安静得只听见虫叫的小村子,有种田园诗的意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联系得格外紧密。

  木筋房 童话世界与美味天堂

  对于阿尔萨斯人来说,木筋房是它们的标志性建筑和世代生活的家园。而对我来说,它看起来是童话世界,走进去是美味天堂。


  田野上的木筋房

  当游荡在阿尔萨斯的大城小镇时,让人印象最深刻的标志便是那些路两旁或者山坡上随处可见的木筋房了,它们有的遗世独立矗立在大片田野上,配合着周围的鲜花或者雾气,如在童话中一般迷幻,有的密集地聚在一起,尖尖的红色屋顶高矮差不多地连成一片,从高处俯瞰下去颇有气势,无论是城市还是那些无名小镇,这样的情形随处可见。

  走进当地人的生活

  对于外来的游客来说,走进木筋房,也就走进了阿尔萨斯人的生活,这无疑是认识这里最容易的方式。斯特拉斯堡作为地区首府,拥有整个阿尔萨斯的精华,不过这里最受欢迎的地方既不是遍布精品店的宽敞大街,也不是满是雕刻的教堂,而是一片名为“小法国”的地区,路两旁密集的木筋房是这里最大的看点。

  尽管很多木筋房的底层都已经成为了经营场所,但在它们二层以上的部分,大部分还是当地人生活的居所,在我看来,再没有比这样闹中取静地住在这里更惬意的事了。而他们在享受生活的同时,又是整个地区历史的见证者,随便敲开一扇门,即便只得到只言片语的信息或者讲解,就可以让人对这里的了解深入不少。

  它们不仅有生辰年月,还有很多只有行家才能读懂的“隐秘”:譬如颜色浅些的是橡木,深的则是樱桃木,后者的主人显然比前者更富有些;而在房檐下边,那些不同的图案则记载了主人祖先的职业,“画刀子的是屠夫、画锤子的是铁匠、画着天平的,或许曾经有让人尊敬的大法官住过。我的祖先,就是一个铁匠,所以这里有锤子的标记。”老人一边给我讲,一边用手指指头顶。

  美味的传统大餐

  对于阿尔萨斯人来说,木筋房是它们的标志性建筑和世代生活的家园。而对我来说,它看起来是童话世界,走进去是美味天堂。后者当然是每个人都不能错过的。当我在这里四处走,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过关于木筋房的故事后,接下来便要走进他们内部,用嘴尝尝阿尔萨斯的味道了———要知道,最地道的阿尔萨斯食物,通常都深藏在木筋房外观的餐厅中。

  “之所以要用木头作为房子的‘筋’,并不只是因为当年这种材料容易寻找,也更不是为了好看,这更多是为了方便搬运。每当我们想换个地方居住时,只要把木头拆下来编上号就万事大吉了。当到了新地方后,我们会按原样把它们接起来,就像小孩子搭积木那么容易。”说这话的是一位餐厅大厨,我这会正坐在他的餐厅中,边喝茴香酒开胃边吃着头盘。没多久工夫后,阿尔萨斯风格的“地道菜”便上桌了:质感细腻、看起来用了很多年头的手工红铜大锅里,晶莹剔透的酸菜垫底,香肠、熏肉、风干腊肠、五花肉摆满中间,在最上边,是一个巨大的猪蹄膀,它们在锅中冒着热气的同时,香味便飘散开来,还没有吃,只是闻着味道,便已经让人食欲大开了。

  这一锅阿尔萨斯大餐是属于全桌所有人的,按当地传统,大餐必须要完整端上秀给大家看后,才能进行分配。被每个人端着合影后,这锅今天的主菜平均分配到所有人餐盘中,香肠味道浓重、肉香滑不腻,适当时吃点酸菜,满口又换成了清新的滋味。

  这种地道大餐上,自然少不了白葡萄酒作陪。作为法国最重要的白葡萄酒产区,阿尔萨斯的雷司令、白皮诺等品种的白葡萄酒果香浓郁、口感清爽,并且连酒瓶和使用的酒杯都与其他地方不同:“五短身材”的玛瑙绿色圆肚杯配上修长的“阿尔萨斯高颈瓶”,在餐桌上,阿尔萨斯的特别便体现出来。

  “即兴创作”的吉卜赛民居

  流浪惯了的吉卜赛人也会有民居,这样的事实会让许多人感到惊讶。因为在人们看来,作为游牧民族的吉卜赛人总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从不在一个地方停留太久;至于定居,人们会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对吉卜赛人自由天性的一种不可理喻的限制。然而,在欧洲东南部,却存在大量颇为引人注目、由吉卜赛人设计和建造的民居。


  在罗马尼亚,就有这样的吉卜赛民居。随着一些吉卜赛人逐渐向定居的方式过渡,一种全新的建筑样式随之而生。如果你想亲眼瞧瞧吉卜赛民居是什么样子,可以去罗马尼亚西北部,也可以去罗马尼亚东南部的瓦拉几亚。这些地方有吉卜赛人的聚居区。

  有人说,吉卜赛人的民居是基于梦想而建的:虚幻、玄妙、色彩丰富,是这个世界上所有建筑风格的集大成者。它不拘泥于任何深奥的建筑文化理论,每个户主对样式、大小和装修的选择,其依据完全基于他的个人品位和他对流浪、对其他国家的房子的模糊记忆。其结果是,吉卜赛民居显得怪异而神奇,很难将其视为西方建筑风格中的某一类。

  位于瓦拉几亚地区的小村庄布泽斯楚(Buzescu)就是这样的地方。这里的吉卜赛民居具有超现实主义的风格,甚至被许多人称作吉卜赛人的“宫殿”。你可以乘坐火车前往。当你还没到达布泽斯楚、还在穿过亚历山德里亚地区的时候,你会看到两边都是带有小菜园的农舍,这是典型的罗马尼亚村庄。突然你会发现,在教堂的后面,金属高屋顶和锡制塔顶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一个塔顶挨着另一塔顶,银装包着屋顶,你就到了布泽斯楚了。

  曾经有记者在这里问一名吉卜赛人:他是否认为自己的房子是一件艺术品?他认为是这样,微笑并且点头。专业人士马里亚纳·彻拉克对此也有同感:吉卜赛人的“宫殿”所运用的形式非常有想象力、生动、真诚!这不是艺术,还是什么!

  流浪的吉卜赛人总让我们下意识地将其与贫穷联系起来,可是在布泽斯楚,情况并非这样。如果得到了主人的允许,你可以去这里的有钱人家看一看。你会惊叹于托斯卡纳风格的墙壁颜色、完美无瑕的塑料花、摆放讲究的黄金花瓶和长毛绒的虎皮。一切都是精心策划的对称。对称是当地吉卜赛民居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不管建筑的具体式样如何,你都很容易发现对称轴的所在。

  在布泽斯楚,主要道路的两旁总是矗立着造价更贵的建筑。在好莱坞摄影师约瑟夫·基拉伊看来,“这些气势宏伟的建筑,就好像齐奥塞斯库建设的人民宫或是西欧的银行大楼那样,它所展示的是威望与名声。”也许流浪惯了的吉卜赛人要借此表达一些潜意识中的东西。不管怎样,正如彻拉克所认为的那样,布泽斯楚的吉卜赛民居标志着一场建筑创新运动的诞生,建筑的风格就好像是音乐的即兴创作,当你试图去探寻其中的规律时,不经意间便忽略了其中所隐含的自由的天性。

  黑白之路 将民居融入景色中

  在英国,饱含英伦特色的民宅经常成为旅者路上不可错过的看点。“英国有特色的民居建筑常隐匿于小镇之中,比如,巴斯城中用蜂蜜色石头垒砌的民居演绎着独属于这座世界遗产城市的从容与典雅,而以切尔滕纳姆为中心的‘浪漫之路’上被花草包围的小屋则串联起梦中的童话片段,这些都会给路过的游客留下深刻印象。但真正将民居融入景色之中,让游客有机会从民宅的建筑特点中品味历史、享受旅途的还要算位于赫里福德郡(Herefordshire)的黑白之路(The Black and White Village Trail)。在这里,民居就是景点的一部分。”英国旅游局媒体及公关专员刘惠心介绍说。


  黑白小屋 相伴一路

  据刘惠心介绍,赫里福德郡的黑白之路全长64公里,起点和终点都位于莱姆斯特(Leominster),线路沿顺时针方向展开,是当地非常受欢迎的自驾游线路。在这条线路上,最著名的景点就是沿途连续不断的黑白小屋。这些小屋大多为当地百姓的民宅,也有一些是教堂、酒吧、餐厅和博物馆。游客无论选择从何处下车观览都可以欣赏到英国乡村的原始风貌,一路安静无扰,是躲避城市喧嚣的世外庇所。“黑白相间的木架构房屋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游客可以沿着这条路线参观沃伯利、厄迪斯利、彭布里奇和厄迪斯兰等城镇,无论走到哪里,眼前都是大片的漆成黑白两色并用木条装饰而成的民居建筑,非常的壮观。”

  独一无二的创意旅游产品

  提到黑白相间的木架构房屋的由来,刘惠心告诉记者,这种建筑形式盛行于莎士比亚时代,是当时非常流行的建筑风格。而到了20世纪,这种风潮得到回归,于是赫里福德郡的当地旅游局就顺势开发了这种产品。在赫里福德郡有专门的装修公司负责将这些民宅改造成黑白的木质小屋,改建过程中注重时尚和环保元素的融合。当然,还有一些当地人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对时尚的不同理解,将房屋的颜色变为黑粉或者黑黄的配搭。“这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创意旅游产品,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当地有关部门还将一些博物馆和酒吧、古宅等进行重新包装和改造,让整个赫里福德郡的建筑形式趋于统一,也让这条线路所能覆盖的旅游项目变得更加丰富。”刘惠心说道。

  据记者了解,除了相伴一路的黑白小屋,此条旅游线路的另一个颇具创意之处便是专门针对自驾游客推出的“车内导听”系统,游客可以在莱姆斯特的游客中心买到导听光碟,自驾的游客可以根据“电子导游”的指引更方便地享受旅途。“当游客自驾车穿梭在黑白小屋组成的历史长廊中时,可以一朝看尽赫里福德郡的过去和现在,有时间的游客还可以停下脚步,走进当地的酒吧或者博物馆和教堂,与当地的百姓交谈互动,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刘惠心介绍说,“需要注意的是,这条线路上没有特别适合大巴车等大型车辆的停靠点,所以更加适合自由行的游客。”

  黑白之路乐趣多

  此外,刘惠心还告诉记者,赫里福德郡地形多样,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这里可以品尝一流餐馆的手艺和本地特产美食。“从赫里福德郡旅游局的LOGO就可以看出,这里是苹果酒之乡,有怀恩河、金色峡谷和著名的黑白之路”,刘惠心边向记者展示着赫里福德郡旅游局的标识,边说道,“所以在这里,游客可以参与的旅游活动不只是自驾和看黑白小屋那么简单,人们还可以品尝到正宗的苹果酒,并感受这里的农业传统和好客民风。黑白之路上会经过集镇莱姆斯特和Kington,这里可为游客提供丰富的购物机会,有古董店、手工艺品商店和各种特产食品店;而一路上的历史博物馆、花园和教堂更是数不胜数。”

  对于不喜欢自驾的游客,刘惠心还向中国游客推荐黑白之路上为游客安排的步行和骑行项目。“在黑白之路上,沿途的很多村镇都提供自行车租赁服务,游客可以很方便地展开骑行之旅。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有一些崎岖小路需要游客多一些耐心。当然,远足也是这里非常适合展开的活动,一路由黑白小屋和多样自然风光串联而成的风景画绝对会让游客流连忘返。”






上一篇:海滨双子星 青岛大连旅游攻略
下一篇:西天之西 新疆“死亡之谷”红其拉甫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