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旅游 > 阅读新闻

镇远:一个军事重镇的安适归宿

作者:刘忠娥

镇远这个地名一看就会让人联想到过去的军事。是的,据说它就有“镇服远来攻宋的蒙古大军”的意思,“威镇”远方,是一个兵家必争的边陲僻远重镇。当然,我去镇远不只是为了看一个军事重镇,我是被那个挂在阳河两边的古县城所吸引的。

镇远的地形是两山夹一河、两岸挂一城。阳河穿城而过,将古城一分为二,河边是密集排列的徽式民居、青砖黛瓦。


贵州黔东南州的镇远古城,是一座低调而又安静的古城。

镇远的地理位置无疑是特殊而重要的。据史料记载,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古代,连接贵州和湖南的通道只有那条川流不息的阳河。要从莽莽大山中进入云贵腹地,人们一般都是沿长江过洞庭、溯沅江经阳河到达镇远才舍舟登陆,不仅运送军队辎重,也运输民用物资。于是,“因兵兴商”而发展起来的镇远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其在宋元时期已拥有庞大的地方军队驻守。同时,镇远又是历史上“五溪蛮”和“百越人”聚居的结合部,即少数民族聚居地。起初,它叫“安夷县”。1253年,蒙古大军从云南进犯黔东,欲破南宋黔东防线,进而攻略湖南夺取南宋都城临安(杭州),但在安夷遭到当地军民的顽强抵抗。蒙军铁骑攻打了几年,最后无功而返。宋帝赵昀闻奏大喜,赐名“镇远”,意为:镇服住了远来攻宋的蒙古大军,并将其升格为“镇远州”。那时的“镇远”名震四方,有“欲据滇楚,必占镇远”之说。便利的水陆交通使镇远成为西南的一大都会,也是湘西和整个贵州的商品集散地。可以想象,当时的镇远一定是多么得威风而繁荣。

夜游阳河的游客不少。灯影里的阳河妩媚而又宁静。灯的屋、灯的桥、灯的塔、灯的船……全都倒映于河面,被水波晃成色块,摇曳生姿、流光溢彩。

酒店的阳台下就是阳河,河上的祝圣桥近在眼前。趴在阳台的美人靠上欣赏夜景,或者坐在阳台的吊椅上轻摇休息,晚风习习、河水漾漾、光影陆离。有水声、有蛙鸣、有小船缓缓地经过……忽然,一首悠扬的小提琴曲由远而近,婉转动听。我探身往下看,但见一条小船正从阳台下划过,乐声来自小船,船头坐着一对情人。此情此景恍若梦中。

酒店对岸就是青龙洞,一个所有建筑几乎都挂在石壁上的景点,第二天一早我就前去参观。连通对岸的桥就是始建于明代的祝圣桥,桥上非常少见地立着一座飞檐翘角的八角木亭。亭柱上写着一副对联:扫净五溪烟汉使浮槎撑斗出,辟开重驿路缅人骑象过桥来。这里曾是湘黔滇古驿道上的必经之桥、咽喉要道,被称为“滇黔锁钥”。据说,此亭相当于古代的一个关卡,要过桥到对岸,必须先经过这里的检查。

青龙洞不仅建筑奇特,而且里面像个大拼盘,儒、释、道、历史文化名人在此皆有一席之地。其实,青龙洞的特色也像镇远的特色。镇远就是一个汉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交融,中原与西南地域文化汇合,诸种宗教共生共存的一个所在。这种融合充分体现出一点:镇远的胸怀可容万物!

站在青龙洞的阁殿里可以看到舞阳河所环绕的镇远古城全景。青龙洞恰好处于河道凹进的位置。

做功课时,我就知道镇远还有个“和平村”,所以在看完博物馆后,我打听到了这是目前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抗日战争时期关押日本战俘的场所,原名叫:国民政府军政部第二俘虏收容所,是1938年12月从湖南常德迁过来的,主要关押中国南方战场上俘获的日军俘虏,前后收容过日俘六七百人。收容所在管理上实行优待俘虏政策,使许多日军战俘从军国主义分子转变为反战的和平先锋。

镇远的街巷呈鱼骨形排布,四方井巷、复兴巷、仁寿巷、冲子口巷、陈家巷……一条条小巷从阳河边延伸进石屏山下的山坡。街巷弯弯曲曲、交互联通。奇怪的是,这些巷道都与宅院形成一定角度的倾斜,几乎没有正南正北或正东正西的。而且,这里的院门也都不是正对宅院。门内的宅院倒是结构规整,坐北朝南。这就是镇远有名的“歪门斜道”。我原来以为“歪门斜道”是一座房屋,没想到是一片建筑群!据说,“歪门斜道”是按照风水原理设计的,“门不对路、院不对门”,目的是为了聚财和保平安。

我独自行走于小巷里,忽然耳畔飘来“叮叮咚咚”的钢琴声。这琴声在一片寂静的巷子里显得特别清雅动听。我紧走几步,想去看看弹者何人。在一个门窗敞开的小咖啡屋里,一位长裙女子正在专注地弹奏《九妹》。飘荡的音符纷纷落入心底,使心旌为之摇荡,眼前的景致仿佛电影里的镜头。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单士元先生这样评价镇远:推荐的历史名城往往有个遗憾,就是高楼多了,烟囱多了,污染也严重了,而镇远没有这个缺点。是的,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码头的繁忙也已成过往,镇远,最终回归到了朴质安适。

 






上一篇:吊脚楼里的苗寨烟火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