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在线订阅 | 汽车频道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资讯 > 旅游 > 阅读新闻

万峰林下桃花源

作者:刘忠娥

多年前,与一位刚认识的先生聊旅行,他说他们不久前自驾去了一趟云贵,印象很深的是一个叫万峰林的地方,山很有特色。从此我记住了那个地方。

这次在一长段时间的降雨后,我准备去贵州看水量充沛的黄果树瀑布。规划路线时,万峰林却是第一个从我的储备库里冒出来的地方,也是我的贵州之行首站。我的路线是从西至东。万峰林在兴义,那是贵州最西南的一个市,挨着云南的罗平县。


万峰林下是一片平整的田地

大巴从贵阳出发,一路南行,感觉整个贵州就长在一片翠得能滴出绿汁的山腰上。路像一根线,串着一个一个的隧道和一座一座的高架桥。城市与村庄都在路的下面,也就是山底。虽是一整片山,但山的海拔并不是太高,不是青藏高原的那种耸峻,也不是广西桂林的那种尖峭。它不像其他地方的山那样连绵不断,而是一座座山丘从平地上拔地而起,个头差不多。这里的山长得比较整齐,比较柔和,像这里的人:低调、平实、质朴。快进入兴义时,眼前突然浮出一片高低相近的山来。山都相对独立,上下体积相差不大,看上去像是一个个“窝窝头”立在那里。

万峰林景区离市区8公里。参观万峰林的景观车同样行驶于山腰之上,右边就是望不到头的万千山峰了。峰峦簇拥、万峰成林。山峰都裹着“绿衣”,玉立于平地,“绿衣”之内其实是坚硬的岩石,但一点都看不出。这里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典型代表。

我特别喜欢这里,是在景观车下到村庄之后,在看到一个仿若传说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世外桃源”之后。万峰之下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平整田地,田里禾苗茁壮、田边屋舍相邻,村旁万物生长、村民勤劳安乐。村民用绿色的普通稻与黑色的糯米稻间种出一个巨大的“福”字铺在大地上。这里的耕地面积有11442.8亩,真乃福田万顷!村庄的行道树是芭蕉,叶如翠盖,蕉似串钩。景观车司机告诉我,热带水果里除榴莲和菠萝蜜外,其他的水果都能在这里生长得很好。这里建有5000亩优质高产水稻基地、2000亩蔬菜基地、1000余亩特色果园和花卉园。看得出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万峰林的村民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这是我最愿意看到的景象!

这里的峰林不是村庄的障碍,而是村庄的护佑神。它们给平地与平地之间开着“门”,通着道,村庄与村庄之间无需“愚公移山”,无需开山筑路,却自然地形成了屋舍相连、道路相通的宜居之处。这里坐落着8个以布依族为主多民族融合的行政村76个村民小组。冬天来了,却无严寒,因为峰林是寒风的屏障,挡住了北来的风;夏日里也无酷暑,因为山脚平旷,风来风往,这里不会闷热。最神奇的是,在大片的田野中长了一个天然的八卦形“漏斗”。“漏斗”漏什么?漏水!丰沛的雨季到来时,一马平川的大地上往往会有大水漫灌之虞,而在万峰林就没这样的担心了,因为地面水一多,便都会从这漏斗处漏掉。漏到哪里?漏到地下河。实际上,这万峰林下的暗河四通八达,但到底有多少、有多深、有多长、通向哪?则无人知道。有些人家建房时不小心挖到暗河,水就会涌上来,得用水泥石头垫高来建。

村庄中心建了一个“万峰林民族文化源”,里面陈列着盘江流域的历史遗迹与文化史料,叙述着这片土地上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名人义士与文化习俗。

兴义处于盘江流域,汉代属骆越。骆越古国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其稻作文化、棉纺织文化、冶炼制造等文化对中华文明、东南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曾两次来兴义考察,写下了《盘江考》,论述盘江的源头,提出盘江流域需要“改土归流”(即明清时期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废除土司制度、使原土司地区的地方行政与内地趋于一致的一种政治措施)。对于兴义的山,徐霞客是用“逼耸见奇”来形容的。他在游记中感叹:“天下山峰何其多,唯有此处峰成林!”2005年,万峰林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选美中国”专家委员会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

景观车在一户人家门前停下,一位年老的乘客下了车。司机说,这位乘客是这里的村民,因为误了公交车,所以就乘景观车回家了。万峰林有老年证的村民都有一张交通卡,每年只要花360元就可以凭卡坐一年的公交车从村庄到市区。这项政策真好!在贵州每次坐公交车时,我都会看到很多老年人刷老年卡上车,学生们则刷学生卡乘车。

离开兴义前往黄果树时,汽车出发没多久,天就开始下雨。这时,我觉得贵州像是玉帝老爷的御膳房,稍下一点雨,雾气就蒸腾,云烟飘渺,似乎雨就是蒸煮食物的燃料。雨一下,大地便开始“架锅开蒸”,一片氤氲,美不胜收。

 






上一篇:镇远:一个军事重镇的安适归宿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