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寨古村落旅游区昨起对外开放
林寨古村落辞旧迎新。
本报讯(记者 张涛)昨日上午,和平林寨古村景区首期工程竣工,景区正式对外开放营业。市委书记陈建华、代市长彭建文发来贺信。市领导陈志干、吴善平,省旅游局副局长王志红等参加了竣工仪式。
据介绍,近年来,和平县高度重视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工作,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修缮,综合性开发,致力将古村打造成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联姻发展的精品工程。目前该县已累计投入资金 3800 多万元用于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和部分古民居的修缮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古村落旅游区开发首期工程已基本完成。
市委书记陈建华在贺信中说,今天的林寨古村,必将成为我市文化保护的典范,乡村旅游的精品,必然成为河源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的生动注释,必将有力地促进和平旅游产业化步伐,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高林寨人民幸福指数。在成绩的背后,充分体现了和平县委、县政府以及林寨镇委、镇政府、设计单位、林寨人民“胸怀理想、艰苦奋斗、务实创新、众志成城”的精神风貌。他希望,和平县继续加大对古村的保护力度,积极传承古村厚重的历史人文,着力凸显地方特色,展现文化风采,进一步丰富文化和平和客家古邑内涵,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强化服务管理,切实做大做强景区。
代市长彭建文在贺信中说,林寨古村规模宏伟,工艺精湛,文化底蕴深厚。林寨古村景区顺利开业,必将有力促进全县旅游产业化步伐,加快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希望和平县继续加大对古村的保护力度,努力打造具有浓郁客家文化特色的文化游览休闲胜地。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善平说,古村落客家文化底蕴深厚,数量众多,在岭南地区罕见,必将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景区的开业预示着林寨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林寨古村也迎来了发展春天。随着我市佗城、苏家围、新港风情小镇等一批文化项目的建设,河源的客家古邑的品牌必将进一步擦亮,河源客家文化建设必将上一个新水平。
省旅游局副局长王志红代表省旅游局对景区的开业表示祝贺,认为林寨古村落风情民俗浓郁,山清水秀,值得在全省推介,并希望和平县把景区做大做强。
和平县委书记蓝岸在竣工仪式上表示,和平林寨古村落具有不可多得性,不可复制性,希望有眼光、有实力的企业家来林寨考察投资。他还透露说,除了推介古村落文化外,和平还将致力于打造阳明文化,发扬阳明文化精神,进一步提升和平知度度。
评说 保护与开发并重
昨日,经过两年多的修缮,一个更加充满客家人文气息,展现客家历史沧桑,散发田园乡村神韵的古村落呈现在世人面前。20 多座白色挺拔的四角楼,耸立在开阔平坦的绿色田野上,蓝天、绿野、白楼,色彩分明的色块构成壮丽景观。
尝到旅游发展的甜头
“终于建好了,不容易啊!”昨日上午,和平县文广新局局长黄佳乐见到记者,一脸兴奋地说,林寨古村景区有四大看点:全国最大的四角楼古建筑群,岭南史上少有的开放型乡村商埠,最具魅力的客家文化之乡,粤东北地区最具特色的客家水乡。“谁读懂了林寨四角楼,就可以称得上国学大师”,黄佳乐对王鲁湘这句话深信不疑,他也相信会有更多的人来研究林寨古村落。
昨天虽说游客并不多,但当地村民已经在家门口开起了土特产店。一个推车卖凉茶的阿伯告诉记者,发旅游财,今天也终于轮到林寨人了。
打造独一无二的古村落
“保护与开发并重!”和平县委书记蓝岸如是介绍林寨古村落保护和开发理念。他说,和平古村落开发稳步推进,绝不为旅游而旅游,绝不是打造“周庄第二”、“开平碉楼第二”,是要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独一无二的和平林寨古村落。
蓝岸还透露,下一步,和平县计划把和平南部山区林寨、公白、热水等镇划分为旅游休闲度假区,把古村落开发与已成规模的、已有名气的温泉开发紧密结合起来,实现强强联合,让古村落开发与温泉旅游开发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打造一条真正代表客家文化的精品旅游线路。
看点 每一栋古建筑展现不同魅力
林寨古村古楼众多,各有千秋,每一栋古建筑都有一个主题,展现不同魅力。景区负责人推介说,目前已开辟了“三大馆”,即 “民俗馆”、“人文馆”、“农耕馆”,值得一看。
民俗馆:谦光楼
“始建于民国九年(1920 年) 的谦光楼,是众多的四角楼中最具代表性的,它的造型非常独特,屏风牌匾,镂雕木刻,美轮美奂,栩栩如生,是典型的富户庄园。” 景区负责人现场介绍说。据悉,占地面积5000 平方米的谦光楼,正面有4 栋骑楼,两旁各有两栋侧屋,整幢屋层层可以相通,屋内有11 个天井采光,有18 个厅堂,每层有86 个房间,全楼3 层共有 324 间房,楼阁为4 层结构。4 个楼阁设有了望孔和射击孔,可窥探四面动静。
谦光楼是古建筑中最宏伟的一座,这里为客家人的“民俗馆”,在其宽敞的庭院中,可进行婚嫁、 “香火龙”等各种客家民俗表演,让人们充分体验客家民俗。
人文馆:颖川旧家
在众多古民居中,颍川旧家是当时林寨地区客家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至今保存较为完好的一座四角楼。据景区负责人介绍,颖川旧家,始建于1930 年,是民国广东省督军府顾问,曾两任和平县长的陈襄廷的新楼。记者在现场看到,该楼三进两侧建筑,气派蔚然,雕梁画栋,金碧辉煌,琉瓦流彩,石柱擎天,两侧建筑注重环保,设计十分讲究,楼内书法出自名家之手,凝固的历史画卷,还留有辛亥革命,黄埔军校,农民运动培训班,抗日同志会等历史记忆,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着特殊的社会影响,是当时的政治和文化的象征。现辟为“人文馆”,向游客们展示当时知名人士的事迹。
农耕馆:司马第
司马第始建于清嘉庆二年,是朝议大夫陈鸿铭的家祠,为府邸式结构,厅廓屏风十分考究,木刻镂雕别具一格,建筑工艺精辟,现辟为“农耕馆”。记者看到,这里展示着旧式织布机、磨粉机等旧式生产工具,让它成为一个客家人的“农耕馆”,向人们展示客家人农业生产的变迁。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