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教育部“须”字政令引热议

     5 月23 日,教育部发出通知,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须有体育艺术特长,要求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体育、艺术2+1 项目”。所谓“体育、艺术2 + 1 项目”,就是通过学校组织的课内外体育、艺术教育的教学和活动,让每个学生至少掌握两项体育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特长。通知要求,各地各校要开齐开足音乐、体育、美术课程,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把“体育、艺术 2+1 项目”的相关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制订认定标准和评定办法,鼓励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此文一出,在全国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那么,河源市民又是怎么看的呢?对我市学生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实施起来又有什么困难?记者为此展开了调查。

家长:谁为培养特长买单

      一直以来,义务教育阶段都是重视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主课”教学,体育与艺术教育类课程属于“副课”,不太受到重视。在这种情形下,体育艺术的特长教育一般都是学生通过课外自行参加辅导班来实现。不同家庭对于体育艺术教育的投入也有较大区别。

     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家庭送孩子参加校外辅导机构,诸如钢琴、古筝、素描等,此项花费每月在几百元至千余元不等。因为高昂的费用,经济条件差的家庭,即便孩子具有这些方面的爱好与特长,也无法让其发挥。到了初中阶段,由于升学压力大,只有极少数的学生会继续进行课外辅导,目的在于以此作为升入重点高中的敲门砖。

      教育部的一个“须”字道出了对体育艺术教育的重视,但是这样的重视得到的更多的却是家长的质疑。一提到“特长”这个词,人们就会联想到各种兴趣班、辅导班,各种考级和周末不能休息,学生的学习压力已经够重了,家长期待学校进行体育艺术教育教学不要与升学挂钩。

      邬女士的女儿小星今年读三年级,周末参加舞蹈学习班,舞蹈班的费用占了小星教育支出的大半,邬女士认为,如果这部分教育在学校完成,可以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邬女士希望体育和艺术教育应以兴趣培养为主,建议学校在这方面的教育要区别于社会上的各类特长班。邬女士说:“我觉得小孩现在学习压力很大了,我更希望她过一个开心快乐的童年。”

     此外,特长培训费用谁买单也是家长关心的问题之一。吴老师的女儿现在读初一,周末在市青少年宫学四个课时古筝,一个月花费近千元。吴老师说,她注重孩子的教育,但一旦把培养学生特长变成硬性规定,学生就都要学,学校也必须教,这会为学校增加收费提供借口。“谁应该为培养孩子的特长来买单?”吴老师道出了所有家长的担忧。

网友:体艺师资力量是关键

      日前,我市民生论坛上一则 “面对教育部‘须’字政令,你是否有话说?”的帖子引起了网友关注。

     网友“咖啡”指出,行政命令出不来素质教育,只能出应试教育。网友“猪古”说教育部的初衷是好的,可是这个文件执行起来只怕会流于形式,操作性不强。网友“海纳百川”直接提出疑问, “学校有那么多能教特长的老师吗?”网友“小丑”也有同感,他指出“一所学校,体育和音乐老师加一起总共才几个人,教学任务已经十分繁重,学校上哪去找这些老师,工资和编制问题又由谁来解决?所以教育部的政策只能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景,实际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据了解,市教育局是5 月中旬接到这份通知,目前正准备调研实施,虽然还没有调研结果,但是市教育局体卫艺科相关人员表示,师资力量不足是困扰学校体育艺术教育的明显问题。近几年我市对体育、艺术教育都非常重视,一直在进行这方面的改革探索。但是按照教育部新的要求,还存在较大距离。从硬件设施上看,全市中小学基本具备有操场,但音乐和美术方面的条件,各学校间差异比较明显,目前只有田家炳中学、东源中学、和平阳明中学可以满足要求。

      在师资力量方面,我市去年集中了全市所有的体育艺术老师到河源电大进行了一个多月的专业培训,有效地提高了这方面教师的专业水平,但是目前来说,老师的数量和专业能力还明显不足,特别是农村的学校。

      但是,现在家长和学校最关心的还是升学率,受应试教育影响,部分中学有时还要挤占体音美的课时。

      见习记者 郑婷影 吴彦儒






上一篇:省委第一巡视组结束对我市的巡视工作
下一篇:联通携手河职院 打造3G 实验平台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