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晚报记者走基层” 专栏今起推出

急诊科的医生正在为一位疑似荨麻疹患者诊断。

开栏语:

      接地气才能有灵气,俯下身才能心贴心。

      为响应中宣部等五部门部署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本报将派出政治过硬、业务较强、作风扎实的记者,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在基层工作者的身上寻找闪光点,体验各行各业最基层劳动者的酸甜苦辣;走进百姓心中,倾听基层群众的声音,感受基层群众的冷暖,反映民生热点,通达社情民意。

      今起推出“晚报记者走基层” 专栏,敬请关注。

      8月31日17时30分

      夕阳还未落下,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的医生和护士们的夜班便开始了,他们将共同值守到次日早上 8时。

      19 时33 分,记者来到市人民医院时,医院周围一片昏暗,只有急诊科灯火如昼。与主治医生丁美祥简单沟通后,记者换上一身白大褂,正式走进急诊室,亲身体验夜间急诊室的“战争节奏”。

在“死神”之前赶到

      8月31日20时15分

      一个因被四五只蚂蚁咬伤而全身过敏的小伙子出现在急诊室,刚给一位中年男子做完伤口消毒的张医生立马又给这位叫张杰的小伙子诊断。“什么时候被咬到的?”“腿上有没有过敏?”……刚问完几个问题,正欲写病历,另一个病人李滋超的家属就拿着CT检查结果来找张医生。“左侧液气胸并左肺压缩约 90%!”张医生拔腿走向护士站,拨通外五科值班医生的电话,安排给李滋超放管。“心脏位于左侧,他(李滋超)的左肺压缩达90%,又有多条肋骨骨折,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必须立即施救。”张医生根据病人的病情严重程度,结合自己的经验,来决定病人们的施治先后。生死之距往往只在分秒,他们必须赶在“死神”之前来到病人身边。

即便是空诊但也要去

      8月31日20时24分

      有个小女孩因左脚摔伤前来求诊。当时,张医生正在给病人李滋超写病历,因此就由罗医生来给小女孩诊治。罗医生立刻走到处理室,查看小女孩的伤口,然后戴上口罩,拿起棉签,准备给伤口消毒。就在此时,主治医生丁美祥急忙走过来说:“罗捷,这个你先不要处理了,交给阿敏(注:张智敏医生),你要出诊。”罗医生二话没说,就跟护士提起急救箱,朝急诊科门口走去,快速地跳上已经发动了的救护车。“嘭”,随着车门关闭的声音,救护车呼啸而去。

      这次出诊的地点是桂山路口,距离市人民医院大约有10公里,车程大概是20 分钟。出诊原因是一个路人拨通120 说,黑暗中见到一辆车翻侧入沟,一条腿从车里露了出来。不过,这位路人并不确定伤亡有多重,因为他没有上前细看。

      罗医生说,这样的交通事故出诊往往会是空诊,因为我市尚未建立120 统一急救平台,无法实现统一调配,目前120 暂由市人民医院管理,人们拨通120急救电话后,一般都是由该院出车,但由于路程等原因,伤者常被附近的医院接走。虽然极有可能是浪费人力、物力、财力的空诊,但接到120 急救电话后,该院急诊科的医生护士仍要立马出动,因为抢救是医生的天职。

      在前往桂山路口的途中,司机大哥又接到120 接线员的来电说,明珠工业园福美多超市背后有人被打伤,需前往救治。这次的急救电话是巡警打来的,接到诊的可能性较大,但这并不能决定救护车该开向哪里。罗医生他们还是坚定地先去桂山路口,直到认真观察路人所说的事发地点而没找到伤者后,才朝明珠工业园开去。

没有硝烟的夜间战场

      8月31日21时27分

      载着伤者的救护车开回到急诊科门口,罗医生立马下车直奔急救室,察看张杰的病情。得知张杰打完针吃过药后过敏症状有所缓解,他又急忙走向处理室,给那位刚接回来的伤者做伤口的进一步处理,安排他做检查。

      8月31日22时15分

      夜已深,记者已感到一股倦意袭来,但医生们的夜班时间才过去了三分之一。病人们还在陆续不断地前来,夜间急诊室更像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在人们纷纷入睡的时候,医生护士们必须以战士的姿态“战斗”。

本报记者 黄晓晴






上一篇:市人大常委会督促全市加强矿产资源管理
下一篇:市旅游局组织旅游企业亮相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