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杆辨听流水声 查漏补缺堵漏水
徐振华在调试水漏测听仪。
在大马路上、小区里,他们打开井盖,有时拿着一根顶端连着听筒的长铁杆,有时戴着耳机,低着头不断地在地面上探测着。他们有时被误当成是搞地震预报的,有时被误当成“偷井盖的”。其实,他们是为城市“血管”——自来水管道“把脉” 的听漏工,用耳朵捕捉管漏声,堵住流失的自来水。日前,记者随着市水业集团客户部的听漏工徐振华,揭开“听漏”背后的秘密。
小小听漏杆起大作用
下午3 点半,记者跟着该公司的抢修车,在广晟花园找到了在听漏的徐振华。
只见他拿着一个不断发出声音的仪器不停地走来走去。难道这就是听漏仪?“这是用来感应地下是否有水管,找管路的。要先找到管路,才开始听漏。”徐振华解答了记者的疑问。
不一会,又见他拿着一根上端连着一个听筒、小拇指粗细的长铁杆,放在一根水管上,侧着身子,一手捂着另一边的耳朵在听。
“这是听漏杆。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增添了一些听漏仪器。不要看它很普通,却是使用最多的。” 徐振华告诉记者,他们就是通过这根铁杆,来判断地下的自来水管哪里有漏点、定漏点,遇到情况比较复杂很难定漏时,那么就要借助水漏测听仪重新确定。
徐振华把听漏杆放在水管上,侧身将耳朵凑近“听筒”,听完后,示意记者上前听听。记者学着他的样子,耳朵凑近“听筒”。“听到了吗?是什么声音?”徐振华在一旁指导着记者。“‘呼噜呼噜’的声音,有点像是……”记者听了好一会才听到有声音,徐振华接口道:“像是小溪冲击石头的声音。这说明它的漏孔还蛮大的,漏孔小时,声音是‘沙沙’声的,比较难听出来。”
要求技术和经验过硬
听漏,凭着一根长铁杆,查出距离地面深浅不一的地下水管的异常。对此,徐振华表示,听漏其实很简单,只要经过培训,人人都能听出来,但如何准确地确定管道漏水点,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需要经验的积累。
听漏首先要确定水管的线路,然后沿着管路一段一段地听,根据不同的声音来判断水管是否出现漏点,发现了漏点就做好记号,然后开挖。“记号的位置要求与实际漏点相差距离不能超过一米。因为现在路面的造价非常高,万一找错了,将会造成很大损失,还会延误抢修时间。”徐振华告诉记者,定漏是有标准的。
据徐振华介绍,自来水管有钢管、塑料管、铸铁管和水泥管等,加上管网使用年限不同、走向不同、裂缝与孔漏不同、回填泥土情况不同,还有季节的因素,都会令管道的漏水声不一样,所以听漏工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
“我们通常是白天巡漏,晚上听漏。因为白天路上车水马龙,很嘈杂,没有办法确定漏点,我们只好等到半夜来听,确定了漏点做好记号,等到第二天再来维修。定漏点一般会有两个听漏工,发现问题可以一起会诊,能更准确地确定漏点,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说到这徐振华笑了。
望、闻、问、切,一样不少,听漏工真不愧被称为“管网医生”啊!
记者听漏摸不着门道
记者虽已体验过听漏杆,但对放在一旁的水漏测听仪仍是很好奇。徐振华见状便把水漏测听仪听杆放在水管上,戴着耳机细细地听了一会,调好听漏仪,将耳机递给记者说:“你听听这里的声音,是不是跟你刚才用听漏杆听到的声音差不多。”记者戴上耳机,方才那似小溪冲击石头般“呼噜呼噜”的流水声很清晰地传进了记者的耳朵。“跟听漏杆相比,听漏仪可以把漏水声放大几十甚至上百倍。”徐振华在一旁介绍道。
随后,徐振华将听杆放在离铁管30 厘米的位置,让记者听听两者的差别。记者反复细听了两次,摇摇头。徐振华见状,说:“我把声音调大一些,会明显很多。”记者再次戴上耳机细听了好一会,仍听不出差别。
“这个是要靠经验的。我们就是这样一点点地缩小范围来定漏的。”徐振华说。
下午4 点,漏点测出来了。抢修工人铁锤一挥,开挖!一股水涌了出来。
“看到工程队挖开后,漏点和自己的判断一致时,那感觉就像你们写出了好文章一样,非常开心。” 徐振华笑着说。这就是工作给他的成就感。
当记者结束采访时,已是下班时间,徐振华却接到电话说有新情况需要处理……
见习记者 黄春燕 文/图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