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站工作人员为把求助者护送返乡不辞劳苦
一年四季,他们都是和流浪乞讨者一起相处;白天黑夜,他们都要轮流值岗。最让他们辛苦,也是最让他们高兴的事是帮流浪人员找到亲人、安全返乡。
日前,记者走进市救助站,感受他们的酸甜苦辣。
365天都是工作日
下午2 点,市救助站院内一片寂静,大部分求助者还在午休,而救助站登记办公室,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受助人信息登记入档。
“求助者基本都是自身无力解决食宿,在河源没有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者农村五保户,或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他们任何时候来,我们都会安排住宿,提供一日三餐,直到离站返回。”市救助站长张振云说,救助站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在岗,随时为求助者提供救助。
“求助者的每一个信息都非常重要,它直接关乎求助者能否顺利返乡。”业务股长张标告诉记者。
记者问张标:“是不是经常这么忙,会不会很辛苦?”“到救助站求助的人太多时,只凭我们20 余个工作人员,工作起来确实很吃力。”的确,我市目前仅有一家救助站,面对救助对象无行为能力人员多,甚至一些人员患有精神病、传染病等多种复杂情况,仅靠站里现有的工作人员,要完成全天24 小时站内救助管理和开展经常性街头救助等任务,压力真的很大。
让求助者安全回家
虽然平时工作繁琐、压力大,但是当把求助者安全地护送返乡后,他们便会觉得再辛苦都值得。两年前,张标与其他工作人员送一名60多岁的老人回家。当时,老人被送到市救助站后记忆模糊,说不清家的地址,工作人员花了10 几天才查出老人住在江西赣州。
“当我们把老人送回江西赣州时,老人的子女哽咽着对我们说,如果没有你们,我们恐怕再也见不到父亲,太感谢你们了。当时我们听了很欣慰,感觉一路上的辛苦都值了。”张标说。
“跑站”人员太多
平时经常会有人主动到救助站求助,但经过信息核实不属于救助站救助对象,告知其理由后对方还是呆着不走,或者过一段时间又来求助,这成为他们最大的苦恼。 “我们经常遇到一些以找不到工作或钱物丢失为由的人来求助,而这些人很可能是专门骗取救助的‘跑站’人员。”张振云说,这些人救助站可以拒绝救助他们。可怎么有效打击他们?目前却很难做到。还有些人是“钻政策的空子”,把不愿养的精神病人、瘫痪重病人送到街上,让我们来接手,这样往往加重了救助站的负担。
本报记者 吴志坚
上一篇:致力于产业化扶贫 贫困户家门口就业
下一篇:河源有了3趟便民列车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