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辛亥百年纪念日,记者走进孙中山先祖入粤始祖居地

紫金县中山纪念馆已成为弘扬中山文化、继承革命传统和接受爱国教育的第二课堂。 

     紫金县中坝镇鹿子嶂下发昌村孙屋排是孙中山先祖入粤始祖居地,是孙中山的根。这里的居民有着很深的“中山情结”,镇上的学校、书店和餐馆多以“中山”命名。 10 月10 日,正值辛亥革命100 周年纪念日,记者来到现场探寻孙屋排的“中山情结”。

传承中山精神

      紫金县中坝镇离河源市区约 2 小时车程,是风光秀美的地方。近年来,中坝镇被证实为一代伟人孙中山先祖入粤始祖居地后,这里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当日上午,记者来到了中坝镇。首先映入记者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宣传牌坊,宣传牌坊中的人物正是孙中山,还有一行令当地居民引以为豪的“中坝镇是孙中山先祖入粤始祖居地”的字样。

      在中坝镇宣传委员马志锋的带领下,记者首站来到孙中山纪念馆。还没真正踏入纪念馆,喧闹的声响便从馆内传到了记者的耳边。“今天是辛亥革命100 周年纪念日,不少当地居民大清早就聚集在纪念馆门外等候开馆,还有些是前一天就赶到中坝镇等候的游客。”马志锋告诉记者,当地居民为了建造好孙中山纪念馆,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外出乡贤还自发组织捐款。

      领着儿女正在馆内参观的孙氏族人孙权光对记者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影响深远、意义非凡的战斗,推翻了2000 多年的封建帝制制度,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新三民主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今天正好是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日,作为孙中山的后代,我们感到无比的骄傲。今天带着孩子来也是希望年轻一代能传承孙先生的精神。

寄寓敬仰之情

      “现在,中坝人因为这里是孙中山入粤祖籍地而感到自豪。”马志锋说,在入粤二世祖的老屋,有不少纪念孙中山的题词,孙中山革命时期的老照片也被挂在大堂四壁。在镇上,一些地方也用“中山” 为名,以寄寓纪念之情表达对孙中山的敬仰。

      参观了中山纪念馆后,记者跟随马志锋走进了发昌村孙屋排。听闻有记者前来采访,不少村民很快聚集了过来,还没等记者开口访问,一位刚放学回家的学生就大声喊道:“今天是辛亥百年纪念日呢!”大伙听到都乐了。记者随后问一位老伯:“知不知道孙中山的事迹?”没想到话音未落,大伙都开口讲述了起来。记者虽然听不懂他们的方言,但可以断定,这里的村民似乎都对孙中山有一定的了解,而且都怀着一颗崇敬的心。

      走进村民孙碧文的家,大厅墙壁上一幅孙中山与宋庆龄的画像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孙碧文告诉记者,这幅被装裱在玻璃镜框中的画像,是35 年前文革末期,他从当地新华书店买到的。历经 35 年的岁月,镜框上已有斑斑锈迹,但画像依然色彩鲜艳明晰,画中的孙中山和宋庆龄神采奕奕、风采照人。据孙碧文回忆,曾有游客到孙屋排参观时看到该画,欲出高价请孙碧文转让,但当即被他一口回绝。事实上,孙屋排孙氏族人都有着这种和孙碧文同样浓厚的“中山情结”。不少族人家中,都悬挂有孙中山先生的画像。

      中坝人深厚的“中山情结”还从其他方面得以体现。位于中坝镇卧龙岗山麓的中山中学,是孙中山长子孙科首倡、由乡绅张渠等人筹建的学校,校成后孙科亲笔书写了“中山中学”校名和“和平、奋斗” 校联。这是全国最早、也是唯一的一所中山中学,其他地方的叫中山纪念中学。后来,中坝镇还建了一所中山纪念小学,由原民革主席屈武题写校名。

      从孙中山纪念馆到孙屋排,到孙氏二世祖宗祠、孙友松墓、骆八十娘墓,再到以“中山”命名的学校、书店等,无不充满着浓烈的“中山情结”,无不凝聚着当年孙中山为国为民的奋进精神,无不洋溢着中坝人对孙中山的敬仰之情。

本报记者 吴志坚






上一篇:实施校舍安全工程 拆除安全隐患校舍
下一篇:河源首座斜拉桥迎客大桥有望年底前开建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