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人民医院院长“晒”成绩单
▲市人民医院新院建成后,极大方便了市民就医。本报记者 胡青松 摄
▲2006 年5 月,市人民医院新院原址。
讲述人:唐国智
职业:河源市人民医院院长
2006 年3 月,我来到河源出任市人民医院院长一职,恰逢医院百年。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医院自然留下了许多岁月的“痕迹”。这些“痕迹”对于深受病痛折磨的病人而言可不是能抚慰心灵的 “良药”。让病人有一个舒适的医疗环境,是当时我所愿。市委、市政府也是一样的心思。
3 年之后,医院终于要“搬家”了,这个新“家”可谓是五星级的:占地总面积 13 万平方米,按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标准规划建设,总床位数为1000张。
按计划,搬迁早上7 点才开始,但许多医务人员凌晨5 点就赶到了医院,多个政府部门也派出工作人员帮忙。800 多名医务人员、270 多位病人,仅用了3 小时20 分钟就全部转移完毕,比原来预计所需的时间足足缩减了半天。
迁入“新家”,大伙心中都有一股再创一番新天地的劲头。而市领导又适时提出了对我院的要求:创建我市首家三级甲等医院。
创“三甲”,不是走走形式,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让病人感受到医疗水平的进步。提升医疗水平,关键在人才;没有人才,谈一切都是空话。于是,医院下重本引进外来人才,与此同时,原有人员也开始集体“跑步前进”。现在,医院已有将近 160位高级人才,而在2007年,仅33位。
医院变成了人才栖息的“梧桐树”,悠久的历史与前瞻尖端的医疗技术得以在此融合相生! 由这些高级人才率领的一个个创新团队在互相较着劲追赶着各自领域的医疗科技前沿!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胸腔镜下先天性心脏病房缺修补术、后路双开门自体棘突植骨融合术……院内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数量是芝麻开花——节节高,单今年就有50多项。
回顾过去5 年,我院的变化可谓翻天覆地。不过,千变万变,最让我高兴的还是老百姓对我院与日俱增的信任。这并不是空口说白话,有数字为证:目前,我院的住院人数由过去的300来人提高到 800多人;日门诊量早已上千,最高峰的一天达到了1800 多人次;每天有30 多台手术在院内进行。如果不是对我院有足够的信任,病人就不会选择到这来就医。
藉世纪厚积之力,承百年进取之魂。我院将更坚定地朝创“三甲”这个目标迈进。
背景:
河源市人民医院创建于1906 年,是我市目前唯一一间集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医院。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2009 年4 月,该院迁入位于新市区西纬十四路与文昌路交会处的新院。在短短两年半时间里,该院已实现了技术、管理、服务的新跨越,以龙头作用带动了我市整体医疗卫生水平的提升。目前,该院正在筹建包括内科大楼在内的二期工程;二期投入使用后,将正式申报“三甲”验收。
本报记者 黄晓晴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