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专题报道 > 阅读新闻

拓荒修渠引水为了大地丰收 投资89万完成20宗县人大水利议案工程,18个镇6580亩农田灌

农村“三面光”水渠修建得到了村民的大力支持

个案报道

标题:水渠再也不会“跑冒漏”
关键词:水利设施建设
人物:邓仕林
身份:紫金县紫城镇城南居委会教场村村民

      “因为缺水,我们村的大多数农田如今只能种蕃薯、花生或蔬菜,现在地头的水渠修好了,希望来年可以在村头看到一片水稻。” 邓仕林告诉记者,教场村虽然靠近县城,但缺水情况却较严重,特别是农田灌溉用水,在没有挖沟修渠前,水渠“跑冒漏”很厉害,从山上泉眼引出的水基本上还没出渠就没了。现在渠道“三面光”改造好了,水渠再也不会“跑冒漏”,农田灌溉将得到大大的改善。

      邓仕林家有3 亩农田,在上世纪80 年代还都是水田,但随着水源日渐不足,加上村里几乎没有水利工程设施,农田灌溉效率走低,到最后便耕不了水田,3 亩农田只能作为普通耕地,种植花生、蕃薯等农作物。“我已经有好几年没吃上自己种的白米了,希望在来年秋收的时候可以吃上。”邓仕林说,他一家5 口人,每个月单买米至少要花上300 元左右,现在米越来越贵,如果自己家的农田可以种上水稻,他就不用再到市场买米了。

水利设施大大改善

      记者在教场村看到,一条新修好的200 多米长“三面光”水渠盘山而下,引来清凌凌的水正向山下农田的方向流淌。如果水源充足,部分农田在来年春耕复种水稻应该问题不大。县水务局负责人介绍说,通过实施《搞好水利设施建议议案》,紫金县大部分村的水利设施已经得到改善,有些村也跟教场村一样,在修好水利设施后,原来未能保住的水田有望复耕水稻。

      邓仕林告诉记者,自己做了那么多年农民,深知水灌溉的重要性,同是一块地,有水和没水,纯粹就是两回事。原来因为没水,3 亩田下造收完蕃薯或花生后就空着了,现在还可以考虑种蔬菜,这样一来收入也增加了。他说:“以后种什么都不用看老天气爷的脸色了,有了水,我们就掌握了生产的主动权,种什么就得什么,种什么都有搞头。”

      据悉,由于大部分村的水渠等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有不少农田成了“望天田”,都得看老天爷的脸色。为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县政府将水利设施建设作为2010 年的“十件实事”之一。紫金县水务局作为“20 宗人大水利议案工程”的具体实施部门,把该项工作作为首要工作来抓,高规格、高要求、高质量使工程全部完工。

相互监督工程顺利

      此外,为确保工程如期高质量完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还决定,由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负责跟踪督办该工程。在工程施工期间,县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和县人大常委会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组成人员多次到各水利工程施工现场办公,了解工程进度,督促相关部门把实事办实、办好,把民心工程办成人民群众的满意工程。在全程监督中,县人大常委会还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有力地推动了20 宗人大水利议案工程顺利进行。

数字说法  去年投入89万元

      2010年实施的县人大议案水利工程全县20 个镇(含原附城镇、乌石镇),每个镇1 宗共20 宗。其中新建永久陂13 座,新建三面光灌溉渠道7 宗。工程总量6353.86 立方,其中土方3110.3 立方、石方(含浆砌石)2835.68 立方,砼方369.88 立方。工程总投资89.34 万元,工程完成后能够增加改善农田灌溉面积6580 亩。

政策摘要  搞好水利设施建设

      2010 年是紫金县委县政府继续实施《搞好水利设施建设议案》的第三年,同时也是县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实施的“十件实事”之一。按照“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今年实施的20 宗水利建设项目均由各镇根据人大代表和群众反映强烈、影响大、受益广的进行上报并确定,由县水利水电勘测设计室进行工程建设的初步设计、预算,做出方案报县政府批准后向各镇下达计划实施。为确保工程落实到实处,县政府安排的资金全部由财政局划入工程施工单位,工程资金筹集不足按“统筹安排、分级负责”和 “谁受益、谁投放”的原则,由受益群众以工代资的办法进行解决。

新闻链接▲▲

白溪引水工程造福一方  可保紫金今后20年用水

      随着解决城南用水难工程的顺利完成,紫金县水务局又传来好消息,解决县城工业用水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性缺水问题而兴建的供水工程——自来水供水(白溪引水)工程目前进展顺利。建成后的白溪引水工程日供水量达6 万立方米,受益人口近 30 万人,不仅为居民提供安全、方便的饮水,而且将保障企业生产用水,以促进现代化建设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

      目前,紫金县城现有自来水水源取于响水水库。据介绍,响水水库有效库容192.0 万立方米,每年向县城供水约500 万立方米,而县城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为3 万立方米米,特别在枯水期,响水水库接近死水位,严重影响着县城居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和城西、城南工业园生产用水。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县城人口不断增加,工业用水的增多,必须另外开辟供水水源,增加供水量,新建水厂与响水水库水厂联合供水。经过多方论证,该县决定建设白溪引水工程。

      据介绍,白溪水库位于紫金县东北部,水库总库容2215 万立方米,正常库容1847 万立方米。该水源点工程两期完成,一期工程即规划近期(至2020 年)。二期工程即规划远期(至2030 年)设计日供水规模6 万立方米,服务受益人口近30 万人。

如今,城南居民也可以在自来水下洗菜了。

水网改造解民忧  城南5万居民用水不再难

标题:抽水机可以“下岗”了
关键词:用水难
人物:朱妙灵
身份:紫金县紫城镇城南居民

      “再也不用操心用水问题了。感谢政府为民办实事,解决了困扰居民10 多年来的用水难问题。”2010 年12 月28 日中午,朱妙灵老人一边在“哗哗”流水的水龙头下洗着青菜,一边高兴地说,住县城10 多年来终于可以在不用抽水机的情况下用上热水器了,这样一来,家里的抽水机也可以“光荣下岗”了。

      紫金县城自来水管道是10 多年前铺设的,随着县城城区的扩大,工业、商业的不断发展,居民的增加,用水量逐年增加,当年按照县城区域规划常住人口3 万-5 万人的规模铺设的县城自来水供水管道已经满足不了现有12 万人口的供水需求,再加上供水管网老化、供水管径小,造成县城多处片区水压低、水量少,甚至断水,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正常生活需求。

      据城南的居民介绍,以前除一楼较常有水外,其他楼层基本要靠抽水机抽水上楼,但水压低时有抽水机也没用。“每到用水高峰期,抽水机发出的嗡嗡声令人苦不堪言,有些居民的抽水机设置了自动抽水,但却常常因为断水而烧坏机子,生活极不方便。”朱妙灵说,由于经常断水,大家觉得安装的自来水管都白装了,为了能用上水,大家要么打地下井取水,要么到200 多米远的秋香江河挑水,要么到2000米远的山上运山泉水。而到了夏天,有些居民为了方便,还专门到旅馆开房解决冲凉问题,这样的事对朱妙灵的家人来说也不是稀奇的事情了。

      “现在就舒服多了,最重要的是不用再去挑水了,而且一天24 小时都有充足的水用。” 朱妙灵激动地说,这一切还得感谢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县自来水公司的努力,解决了城南片5万多名居民的用水难问题。

数字说法

 

城南水管网改工程全长2 公里,总投资 131.2 万元,经过工程队120 天的紧张施工,于 7 月30 日竣工并投入使用,比原计划提前了两个月完工,送水高度达30 米。

政策举措

 

2010 年初,县政府把解决县城城南居民用水难问题列入政府今年要完成的“十件实事” 之一,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县长黄文彬主持召开县政府常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城南居民用水难问题,并成立了以黄文彬为总指挥,分管领导为副总指挥,相关单位领导为成员的工作指挥部,做到目标明确、责任落实。同时,该县按照“统一规划,先急后缓,先重后轻”的原则进行供水管网改造。




上一篇:筑巢育才兴教为民 紫金县四中的建设为当地百姓注入了“强心剂”
下一篇:千家灯火万户欢颜 城农电网改造16万居民受惠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热度排行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