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的门户塔尔钦 神山面前落脚的第一站
![]() |
塔尔钦镇可以说是冈仁波钦的门户和游客们在神山面前落脚的第一站。进山的人要在进入塔尔钦之前买票(藏族信众除外)。除一些藏族信众之外,其他所有的朝山者一般都要在塔尔钦的旅店里先住上一晚,第二天才能启程转山。更重要的是,只要进入塔尔钦镇,人们就可以直接面对屹立在正前方的冈仁波钦了。这时,神山离你很近,它就在眼前,诱惑着你。
从土坯房到23家旅店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塔尔钦还只有原住的居民20余户,房子都是土坯房。那时,塔尔钦不具有接待游客的最基本条件。也是在90年代,内地游客和第三国游客逐渐增多,塔尔钦被更多的人当作神山脚下的第一站落脚地。 看着游客们自己搭的帐篷越来越多,而他们自己安排食宿非常不方便,当地牧民开始办起了帐篷旅店,后来逐步建设了土坯房的招待所,其中有村集体办的,也有当地牧民自家办的,还有外来经商人员租房后办的。最早的餐馆是1999年开的,主要提供面食。
2002年,乡政府搬迁至塔尔钦,这之后,塔尔钦的城镇建设才真正起步。更多的有一定规模的旅店出现了;餐饮业也逐步发展为提供中餐、藏餐、火锅等的多种类型的服务。
2006年,乡政府在塔尔钦的镇的西北部为当地牧民盖了安居房一共124户,但由于牧民们大多按季节生活在夏季草场和冬季草场,所以有一些人家的房子就没有住,而用来出租给外地人作生意。牧民的出租房加上村组集体的出租房,房租年收入可达20余万元。而这些出租房,都被用作小旅店或餐馆服务。后来,塔尔钦出现了第一个大院,里面是阿里地区办的招待所。
![]() |
进入转山路的第一个牧民帐篷接待站 |
慢慢地,塔尔钦兴盛起来。到现在,塔尔钦主要街道大约有6公里长,有国营、集体、私营各种规格和档次的旅店(宾馆)23家(不算租住牧民房子办的家庭旅店),最好的宾馆设有标准间,有独立的卫生间,可以在自己的房间里洗澡;有饭馆(茶馆)100余家,其中包括拉萨、日喀则、山南、安多、阿里风味的各式藏餐厅,以及新疆、四川、东北、陕西等各地风味的中餐厅,其中还包括几间挺时髦的水吧;有商铺30余家,其中有超市,有蔬菜水果店,有旅游纪念品商店等;娱乐场所5家,主要是朗玛厅、台球室。在塔尔钦大大小小的旅馆中,大部分旅店房间里还没有像样的洗漱条件。但是塔尔钦有一家对外收费浴室,水很好,可供转山下来的人一解全身的疲惫。
由于塔尔钦至今还没有统一的电力设施,各家旅馆、餐厅都设有自己的发电设备,一般每天晚上9点发电(夏季的9点塔尔钦的天才刚开始要黑下来),到12点钟停止。所以到这里要带上电插销板,因为你的所有电器设备都要在这3个小时里把电充满。
塔尔钦现在还没有网吧。只有一家中国移动电信阿里分公司塔尔钦营业厅,夏季10:00—19:00营业,冬季10:30—18:30营业,外面立有大牌子写着:电话超市;宽带上网。
东北餐馆和安多餐馆的不同风格
![]() |
安多餐馆的经营者阿岱社 |
塔尔钦主要的一条街道南北走向,靠南边的一段房子比较新,是专门用于商业而开发的。邮政、电信和一些较新的旅店、餐馆、商铺都集中在这里。
东北四海的饭店的老板娘,叫孔金玲,来自黑龙江佳木斯。以前在家里作服装生意,后来竞争激烈,越来越不好做。恰好有个同乡的朋友在普兰县开馆子,卖东北水饺,做得还不错,就叫她们也来。其实当年,孔金玲的婆婆是最积极的,原因是孔金玲的大伯子在家里是以打鱼为生的,不安全。孔金玲的婆婆二话不说就带着她的大伯子一家先来了,先是在普兰做服装生意,也不太好做。听人说塔尔钦夏天生意好,就来塔尔钦开了家东北小吃馆。孔金玲和她的丈夫马世宇是后来上来的,在大伯子的东北小吃部斜对面开起了这家东北四海餐厅,旁边还竖起了“俄罗斯风味餐厅”的牌子。干到10月底,塔尔钦基本没有外来的游客了,他们就回家了。
他们把储藏室和厨房的一部分与自己的卧室合并,一张不算很大的双层床,下面睡着马世宇、孔金玲两口子,上面睡着给他们帮工的孔金玲的表弟。一个很小的厨房前面就是不到10平米的小厅堂,向左去有一间15平米左右的细长餐厅,靠窗摆着四五张小长桌,饭桌的对面有两间小包间。餐馆的全部面积加起来恐怕也只有六七十平方米。去年的房租是1万4千元,今年涨到了两万。
从东北来到这高海拔的西南边陲,一开始有太多的不适应,马世宇到现在还经常吃头痛药。蒸馒头蒸不熟,煮饺子煮得稀巴烂,一切都得从头学起,从头适应。一天,几位顾客在他的店里吃饭的时候,厨房里传来“砰”的一声巨响,跑过去一看,高压锅里正煮着的面条竟然都“飞”到马世宇脸上了。
孔金玲说,去年算上装修的投资,连本钱也没赚回来。今年到8月才开始好起来。路修通了,人们来这里更方便了。但是来作生意的也多了。门前的左面盖起了一排黄色的新房子,把他们的餐馆挤到里面不显眼的位置去了。
这里没有便宜的东西,尤其蔬菜,大多是从新疆或藏区别的地方运过来的,非常贵。导游、司机一般带了客人来之后就会蹭吃蹭喝,所以生意真的不好做。我指着立在她的餐馆门口“俄罗斯风味”的牌子问她真的会做俄罗斯菜吗?她只是含糊地说俄罗斯人喜欢东北口味,经常有俄罗斯人到这里来吃饭,还说是其中一个来吃饭的姑娘帮她写的俄文菜单。
在这里待的时间越多,对这里越熟悉,见到的来来往往的各色客人也多了。孔金玲不仅是餐馆老板娘,还经常帮助客人介绍旅店,甚至寻找散在街上等活的背夫,这些人来自日喀则或是康区——塔尔钦街上很多聚在一起打台球的藏族人都不是本乡人,而是外来务工的。
尽管生意不好做,但孔金玲说:做一件事怎么也得有头有尾,就这样回去不行。不是都说马年人特别多,会特别红火吗,那就坚持到马年,等好好赚上一笔再走。
另一家餐馆的主人经营得比孔金玲轻松得多。“安多风味餐厅”,经营者叫阿岱社,来自青海海东地区化隆县初么乡一个半农半牧的村子。他家共有4个姐妹和3个兄弟。他的二哥在青海民族学院毕业,之后就来西藏作了导游。在做导游的同时,二哥发现塔尔钦商业机会不错,就拿钱租了房子,约三四十平米的面积,每年9000元房租,签了6年时间,哥哥让弟弟过来经营。去年雇了两个厨师,也卖炒菜。今年觉得厨师不好雇,就由二哥的老婆来帮忙,再雇一个当地的女孩作服务员。
上一篇:山重古村 崇山峻岭中的“闽南婺源”
下一篇:吃元宵多注意 健康过节全家欢乐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