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团出游原本是让游客最省心的、最方便的,交通、住宿、饮食一概不用操心,但在良莠不齐的旅行社中,你或许就会碰上被拼团、领队甩团、强迫自费、擅自缩短游览时间等一系列让人不悦的遭遇,那么此时出游的好心情完全会被破坏。上周北京市民韩小姐一家六口在参加悠哉旅游网的泰国游时就遭遇到了种种旅游乱象,韩小姐的遭遇几乎成了报团出游问题暴露的“范本”。
领队甩团强迫自费游览缩水 报团泰国游问题一箩筐
发团通知书中关于自费项目的说明。
韩小姐共损失价值2万多元的数码设备。
作为对中国公民最早开放的出境游国家之一,泰国游的发团量至今仍排在各大旅行社出境排行榜前列,但上周北京市民韩小姐一家六口在悠哉旅游网报团泰国游的遭遇,却几乎成了报团出游问题暴露的“范本”:拼团、领队甩团、强迫自费、擅自缩短游览时间……在接到投诉后,本报记者展开了调查。
和悠哉签合同出发时变阳光假期
韩小姐告诉记者,她是在悠哉旅游网上报的“泰国曼谷+芭堤雅+普吉岛全境8晚10日游”线路。“我们的团是7月26日出发,8月4日返回,记得临到出发前一两天,才接到悠哉旅游网发的短信说到机场后找举着‘乐无限'字样旗子的人集合。结果出发当天到了集合地点一问,许多人都不是通过悠哉旅游网报的名,但也是通知来找‘乐无限'。”据韩小姐回忆,这个举着“乐无限”旗子的人姓何,是他们此行的领队,而且自称是阳光假期旅行社的。
领队第二天甩团回国
听说过当地导游甩团,但更新鲜的领队甩团居然让韩小姐一行给遇上了。据韩小姐介绍,到达曼谷的第二天早上,泰国当地导游阿发就通知全团人员,何领队因为家里有急事提前回国了,接下来的行程将由他带领大家游览。“当时我们全团的人都有点儿蒙了,这刚第二天领队就没了,不过大家也考虑到可能真是人家里出了大事必须得赶回去,所以也表示了谅解,但没想到这才是噩梦的开始。”
每人必须先交600元自费项目
“大家每个人先交600元,一共能管4个自费项目。”韩小姐回忆说,这是导游阿发在何领队回国那天下午在大巴车上说的话。但因为当初合同里写的都是自愿参加,所以大家都不愿意交,结果阿发急了,“你们都是大城市来的,这点儿钱还舍不得,现在不交之后也会搞到你们交!”说完就把车里空调关了,还把音响开得巨大。“这样僵持了快半个小时,团里有的小孩儿实在受不了了,大家便纷纷给报团的旅行社打电话投诉,后来在旅行社的沟通下,阿发没有再强迫收费,但是却表示此行肯定不会让我们玩好,我当时都有录音为证。”
擅自缩减游览时间
由于自费项目上的不愉快,之后的行程都受了影响。韩小姐告诉记者,阿发履行了不让大家玩好的“承诺”,每个景点都擅自缩减游览时间,几乎连拍照的时间都不够,就把大家叫回车上;而在购物点,却找各种借口迟迟不让大家离去。“约好的时间,阿发总是晚到半个小时,大巴车也不来,大家就在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下晒着,曼谷和芭堤雅这段就跟没玩一样。”
快艇进水相机手机全被泡
除了行程中的不愉快,最让韩小姐难受的是这次旅行还造成了财物上的损失。韩小姐说,在一次出海的项目中,他们坐的快艇属于前面露天、后面有篷子的,当时导游说前面容易溅水,把物品放在船后就行。结果到了地方发现船后漏水,把包里的东西全给泡了。“我包里总共价值2万多元的数码设备都出了问题,有一个iPhone3当时就坏了,还有一个佳能60D单反相机也无法开机,现在还在维修中。好在还有一个iPhone4S只坏了一个配件,但是回来后也花了500多才修好。”本报记者??
□悠哉回应
记者本周一联系了悠哉旅游网的高层领导及相关部门。据悠哉的投诉员回应,关于韩小姐的物品损失可在出具相关报修证明后按双方各承担一半的原则给予赔偿。而韩小姐所遭遇的其他情况他们之前并不知晓,还需核实后才能给出解决办法。如果情况属实,则会跟相关领导申请补偿费用。
□律师点评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法律顾问 邱宝昌
若证据确凿可起诉悠哉
首先要掌握一条原则,即跟谁签的合同就去找谁索赔。所以不管之后出现了阳光假期还是其他地接社,最终从法律上还是要找悠哉。从行程中遇到的情况来看,领队甩团属于严重违规,拼团、强迫自费、擅自缩减景点游览时间需要具体合同具体分析,一般都是按违约责任来处理。游客如果保留着当初签订的合同,同时还有在当地时针对导游违反合同内容所发生的录音、视频等证据,回国后一方面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起诉悠哉,另一方面可以向国家旅游局的相关质监部门投诉,并按《旅行社条例》《旅行社服务质量赔偿标准》的相关规定来使悠哉得到相应处罚,同时也让自身的财物损失得到赔偿。
旅游陷阱防不胜防
韩小姐此次报团悠哉在泰国碰到的乱象其实只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而这样的遭遇也有可能发生在其他游客的身上。看似表面光鲜无比、发展迅速的旅游市场,到底还有多少行业内的“潜规则”?而作为普通消费者,在大家都呼吁理性消费的同时,如何才能识破无良旅行社的伎俩,让旅程不再伤痕累累?暑期历来是旅游市场的旺季,本报记者对此采访了旅游业内的资深人士,为您揭开这些潜规则背后的陷阱。
业内人士谈潜规则
揭秘人:环境国旅总裁钟晖、国旅总社国内旅游部副总经理孙立群
潜规则1
“一人成团”还是“一人发团”
孙立群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有不少旅行社都打着“一人成团”的旗号招揽游客,但实际上大多存在着拼团的隐患。有不少人为了玩得轻松都希望走小团,所以看到线路上写着“一人成团”就会优先考虑。而旅行社方面其实是拿这个当幌子,有可能真的一个人报名后就从北京出发了,但到了当地马上和别的社的游客拼成了一个几十人的大团。
当然,独立成团和拼团的成本相差很多,正规的信誉好的旅行社一般会在线路中对此作出详细说明,但也不排除有的旅行社是拿这个赌概率,万一被吸引来的游客够一定量了也可能独立成团,而到底是“一人成团”还是“一人发团”,事先绝对要搞清楚。
潜规则2
特殊人群加钱没商量
前几年,老人、小孩、老师、记者等特殊人群都会在出游时受到“加钱”的不平等待遇,后来《旅行社条例》中对此已作出明令禁止,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特殊人群加价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钟晖告诉记者,除了统一标价的少数大社外,造成其他很多组团社加价的原因主要是相关地接社认为这些特殊人群购买力低,或者维权意识强,容易对其造成风险或无法使其收回成本。这在东南亚、港澳、云南、四川线路中比较普遍。而近几年比较典型的还有澳大利亚,因为受当地两家地接社的控制,国内不少旅行社都走上加价的道路,其中“老人”“北京人”“夫妻”等特殊人群最容易受价格歧视,而旅行社往往在收客时把特殊人群细化分类,这样团里的人都是加价后招上来的,互相问起来也不会引起怀疑。
潜规则3
酒店星级找不到
在报名时,游客往往会在酒店一栏中看到“入住某星级酒店或按某星级标准建造酒店”的描述。而到了当地之后往往发现入住的酒店根本没有相关星级的挂牌,同时房间条件也不如预期的好。
孙立群对此表示,关于酒店标准,需要从不同的角度看,现在的确有不少旅行社利用这种文字游戏以次充好。但同时,也有一些新建成的酒店还没赶上评级或者为了在当地避税而不去主动评级,不过设施条件却一点不比挂牌酒店差,这种情况游客往往都会认可,不过出发前一定要明确告知。其实类似的酒店标准乱象还需要整体酒店行业加强管理才能从根本上解决。
潜规则4
自费项目总比约定多
自费项目想必大家都不会陌生,这可以说是参团游时都会面对的问题。钟晖告诉记者,不少旅行社为了把参团价格拉低,往往会设置很多自费项目,泰国比较典型,每人先交600元基本成了不少旅行社的惯例。
孙立群对此表示,还有的旅行社在出发前会发给游客一张自费项目表,上面每项多少钱都写得很清楚,但是到了目的地,当地地接社导游手里也有一张表,标价却比游客手里的高,而且他们还会找出各种理由向游客解释是最近刚刚调的价,这时游客大多乖乖就范。此外,钟晖补充说,现在有些标明无自费的团,有时会在完成规定景点的行程后向游客推荐自费项目,这时要掌握一个全团一致的原则,如果游客都自愿参加,这无可厚非,但绝不能是事先就压缩固定行程,同时还强迫游客参加。
潜规则5
为避法规“变相购物”
关于因购物而引发的纠纷在近些年层出不穷。对此,孙立群介绍说,虽然有相关法规对此做出约束,但还是有不少旅行社钻空子,带领游客去“变相购物”。比较典型的是云南,现在有不少地接社都会安排鲜花市场和七彩云南两个点,他们宣称这不属于进购物店。但其实这也算购物,事先都应该明示,并且不能强迫游客购买。
钟晖则告诉记者,现在还有的旅行社打出一站式购物的概念。比如在香港,它表面上把好几个购物店缩成只进一个,但是在这一个购物店中涵盖了珠宝、手表、相机等多种元素,让游客只进一个店就能把腰包掏空。
□观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
现在不少旅行社有一个无法走出的怪圈,就是通过降低直观报名价格,把游客骗上路,之后旅行社和导游便带着一种赌博心理,想方设法掏出游客身上的钱来弥补成本,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是“穷家富路”,因此有些人即使本身经济能力不强,但在出游时也会带上一笔钱,这就更给了导游可乘之机。
其实这种“零负团费”的操作模式本身也是一种商业模式,却被一些无良的旅行社和导游所严重异化了。游客通常有比价心理,可旅游产品具有不可比性,因为同一个目的地在服务、行程、交通方式、住宿标准各项上的区别会很大。现在有的游客为了规避风险,往往选择名气比较大的旅行社,不过旅游这个行业利润率低,不少大社也会有这种低价产品,这使得消费者更加容易中招。因此除了呼吁游客要理性消费外,一些有实力的大旅行社也应该进一步优化升级自身的产品,“零负团费”绝不能用在低端团上。相反,一些高端的购物主题游、赌场游倒是可以尝试,因为参团的游客就是冲着消费来的,他们有经济实力,对服务品质要求高,如果旅行社可以整合好各方面的资源,也许是个一举多得的操作模式。
□专家建议
不合理的合同可以不签
在签订旅游合同时,具体行程、交通方式、入住标准都要看清楚,尤其是自费项目和购物点必须要双方明示,如果觉得合同有问题,游客可以先不签,让旅行社修改合理后再签。价格和质量一定成正比
挑选旅游产品一定记得价格和质量成正比,游客可以自己事先做做功课,比如单独查一下相关目的地的机票和酒店费用,如果旅行社给出的参团报价还不及这两项的价格总和,那必然有问题。
出游中记得留证据
万一双方签订合同后,仍然在出游时遇到强迫自费、购物等情况,记得通过录音、拍摄等手段留存证据,并且和全团人员保持联系,回来后可以向相关质监部门举报并依法获得赔偿。春秋国旅总经理杨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