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黎族文化有数量无质量 面临衰落与失传危险
“以前只有在丧事期间的晚上才能跳打柴舞,现在随时都可以!”海南三亚崖城镇郎典村32岁的黄其华,9日带领20多位村民在五指山表演传统黎族打柴舞。黄其华告诉中新社记者,黎族打柴舞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后,这一依托当地丧葬活动存在、民众原本忌讳的舞蹈渐获当地民众认可。
当日,“首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节暨研讨会”在五指山市举行,期间,黎族服饰、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钻木取火、舞蹈等黎族文化和苗族、回族、满族等民族传统文化一同进行了展示。
虽然打柴舞被更多村民接受,但郎典村74岁的打柴舞传人黄家近老人却仍担忧打柴舞会慢慢消亡。三亚市仅崖城镇郎典村从古至今一直保留这一古老的习俗,也是海南唯一一个保持这一习俗的村庄,如今村里年轻人多外出务工,没有更多的人和更多时间专门学跳打柴舞。黄其华介绍,800多人的郎典村目前也只有20多人参与传承黎族打柴舞。
海南大学教授张尔升表示,海南是黎族的聚居地和黎族文化的发源地,黎族文化有丰富的内涵。黎族没有文字,是一种原生态文化,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信息化水平不断提提高的历史条件下,黎族文化面临衰落与失传的危险,抢救和保护原生态文化是当务之急。
张尔升调研发现,黎族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有数量无质量或质量低;有资源无品牌;有群众基础无领军人物;缺乏对外开放,陷入一种自我循环的状态;软件硬件水平不高,黎族文化产业规模太小等不足。他举例说,黎族民歌有数百首之多,但高质量的不多,缺乏类似《刘三姐》那样在全国叫得响的精品。
张尔升呼吁,打造黎族文化品牌,夯实黎族文化人才基础,整合资源改变黎族文化产业小而弱的局面,拓宽融资渠道优化环境,吸引各方投资等。
身为黎族的海南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海南省民族学会会长王学萍表示,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对黎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开发是契机也是挑战。目前海南在黎族文化传承保护中努力做到“五有”――有书、有影、有物、有人、有位。海南已收集了3000万字的黎族文化资料,并据此编辑出版了《黎族文化》、《中国黎族》等50多部书籍。他希望黎族年轻人心中要有黎族文化的位置,喜欢自己的民族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近年海南着重保护和开发黎族苗族传统文化旅游资源,深受游客喜爱。如,以保护传承和开发黎族苗族文化的保亭槟榔谷景区已成为海南知名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过百万人次;一年一度的黎苗特色“嬉水节”,吸引上万游客参与。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