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塔盆地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
东源县涧头镇洋潭村柠檬果园里,果农面对丰收的果实喜笑颜开。本报记者 胡青松 摄
灯塔盆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我市也成为目前广东省4 个国家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地级市。我市提出,要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在山区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打造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灯塔模式”。
春风“吹绿”灯塔盆地
灯塔盆地位于我市腹地,是我市重要的蔬菜、水果、生猪生产基地。早在1996 年,广东省政府、河源市委市政府就把灯塔盆地作为全省重要“三高”农业基地之一,进行综合开发。但在随后几年里,由于资金、市场及技术条件等综合因素的局限,灯塔盆地在建立大型龙头企业群、形成区域化规模生产、示范辐射周边地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山区脱贫致富等方面进展缓慢,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和发挥出灯塔盆地的最大潜力。
2010 年初,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启动灯塔盆地新一轮开发,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的战略部署。2011 年市第六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何忠友提出,今后五年,我市农业工作要以灯塔盆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为载体,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强市。
由此,灯塔盆地的开发迎来了新的春天。
现代农业的“灯塔模式”
灯塔盆地有丰富的耕地资源和肥沃土质,为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天然的“试验田”。在这块试验田中,如何谋划生态农业发展的新模式?经多方研究论证,我市提出了生态型、特色型、园区型的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力争将其建设成特色农业产业园、都市农业拓展带和山区农业示范区。
依据这一战略,灯塔盆地被划分为各具特色、功能互动的四大组团:北部特色农业组团、西部精品农业组团、东部基地农业组团、南部研发农业组团。根据功能定位,灯塔盆地将着力发展特色型种植业、循环型养殖业、生态型林业、精优型农产品加工业、都市型农业旅游、服务型农业物流业等六大产业。
园区式发展的新尝试
园区式发展是灯塔盆地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举措和新尝试。
记者了解到,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模式,灯塔盆地将建设一批面积规模大、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生态生活功能突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这些园区将充分发挥农、科、教、产、学、研的集聚优势,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和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都市型生态农业园区。
值得关注的是,园区将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运行、中介参与、农民受益的运行模式,通过“公司+园区+基地+农户”进行大规模产业化生产。
访谈
省农业厅副厅长顾幸伟:
要打造出一个“月亮”
省农业厅副厅长顾幸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灯塔盆地在建设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时要注意整合资源,在众多“星星”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月亮”出来,形成有特色的核心功能区。
顾幸伟说,省政府此次推荐灯塔盆地作为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区,一是希望这样的一个农产品供应基地不要被工业化和城镇化所吞噬;二是希望灯塔盆地能成为现代农业的发动机、创新园和风向标;三是希望通过建设国家级示范区,使灯塔盆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灯塔盆地示范区内‘星星’ 多,‘月亮’少,希望在众多‘星星’ 的基础上,打造一个核心的功能区,即打造一个‘月亮’出来。”他说,省政府和省农业厅将为灯塔盆地积极争取国家专项资金的安排,并在省里积极争取设立国家级示范区的专项资金,此外,还将整合目前农业的各项专项资金,向国家级示范区倾斜。
市农业局局长叶春球:
引领示范区产业集群发展
市农业局局长叶春球说,建设好灯塔盆地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对指引粤东北山区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好万绿湖水源水质,确保东江下游地区饮水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市农业局将以规划编制为切入点,引领示范区内的产业集群发展。我市将在基础条件好、区域位置优的地区规划建设若干个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这些园区将加快发展农产品种养加工、现代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科普教育等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集群联动发展。
此外,灯塔盆地将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把土地集中连片流转作为推进生态农业规模化、现代化的突破口;创新链式利益联结机制,推行以订单为纽带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园区+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
本报记者 蒋安春 吴志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