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啸仙故里下屯古村有一副对联流传一段“红色故事”
悠悠东江水从下屯古村边缓缓流过,两岸百里翠竹给这南国的画里水乡涂抹上一笔清秀、亮丽的色彩。在这里,蓝天、青山、碧水、绿竹浑然一体,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东源县义合镇下屯古村是广东革命史上著名的“东江三杰”之一阮啸仙的故里,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古村也因他而熠熠生辉。
久负盛名的阮啸仙故居就位于下屯村。故居为三进院落式客家民居,在背后巍巍青山映衬下,洁白的外墙平添了几分庄严肃穆。前日,记者踏访故居,屋内,黑白分明的阮啸仙遗像挂在大厅墙上,遗像两旁的阮啸仙当年手写的一副对联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上书 “坚忍卓绝为吾人本色,艰苦奋斗是我辈精神”。
“坚忍卓绝”之美誉
这副对联,在当年流传甚广,系阮啸仙亲手书写。文史资料记载,1924 年7 月,阮啸仙和彭湃从广州兵工厂弄到一批武器,并秘密运到广州花县帮助农民建立协会,准备开展武装斗争。成立花县农民协会那天,阮啸仙结合会议内容和重点工作,亲自在会场门口编写了这副对联。
此联观点明确,通俗易懂,充分表现了“吾人”和“我辈”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英雄本色。此后,农协会员把这副对联带到全省各地,也促进了各地农民协会的蓬勃发展,顶峰时期广东省农会会员达80 万人。也就是因为这副对联,阮啸仙赢得了“ 坚忍卓绝”之美誉。当时在农协中还流传着一首赞扬阮啸仙的童谣:“阮啸仙,阮啸仙,农民见到哈哈笑!地主见到哇哇叫!”他与刘尔崧、黄居仁并称为广东革命史上著名的“东江三杰”。
14幢古建筑保存完好
阮啸仙已牺牲多年,但如今在下屯村,还流传着关于他的不少革命故事。东源县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称,阮啸仙是客家人的杰出代表,他一直秉承的“坚忍卓绝”也是客家人的精神写照。
据当地阮氏族谱记载,明朝末年,阮氏三世祖迁居下屯村,至今已历二十七世祖。全村居住437 户人家,总人口2150 人,常住人口800 人。全村目前有清代建筑14 幢,总建筑面积超过453000 平方米,有九重门屋、河头屋、义房屋、荷树园屋、赤岭屋、大新屋、义昌屋、安弟屋、楼屋、对面岭屋等。
这些古建筑中,其中较为有特色的是九重门屋,由阮宗周出资并要求仲子阮阳监建于清乾隆八年(即公元1743 年),属典型客家风格的围屋结构,占地面积5000 平方米,正面有九个门、九个石巷一字排开,左边后面又有一个半圆型的设计建筑,右边是一个横排式建筑。出秀才13 人,近代县参议员2 人。该屋出的人丁最旺,有“给祖上香三百丁之说”(指男丁),占据了下屯村总人口的一半。
“红”“古”辉映相得益彰
自2006 年底电视专题片《阮啸仙》首播仪式在广州举行之后,阮啸仙故居开始广为人知,下屯古村也开始为人所熟知。如今,每到清明节等特殊节日,来这里参观的游客和学生络绎不绝,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当地文联相关人士介绍说,阮啸仙故居是东源红色旅游的一张“名牌”,东源县旅游部门将充分依托这一名人效应,围绕阮啸仙故居和东江纵队的革命事迹,对境内的红色资源进行整合包装,为游客提供客家风情、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相结合的旅游线路,将阮啸仙故居开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红色旅游景点,并由东江画廊景区、东江野战景区、阮啸仙故居构成东江A线旅游路线,提升旅游业的整体实力。
当地文联相关人士表示,下屯古村落的十几幢民居建筑各具特色,异彩纷呈,该村正在整合红色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和客家文化资源,努力将阮啸仙故居建设成为国家AAAA 级旅游区,打造成全国审计教育培训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本报记者张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