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问题计价器“阴魂不散”亟待各部门合力整治
近日,市有关部门根据群众举报,对市区一出租车公司的出租车进行检查时,现场发现多部出租车存在 “问题计价器”。对于发现的计价器未检定就投入使用的突出情况,监管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联合交通、公安、物价等部门进行专项整治,维护广大消费者的权益。同时提醒市民,在打车时要注意计价器外壳是否粘贴有质监部门的检定合格封印和计价器使用证,如果没有,可以拒付款,并向质监部门“12365”举报。(详见本报4 月11 日报道,http://www.hynews.org/news/2012/0411/article_24292.html)从最开始的不打表、拒载、乱涨价到如今的“问题计价器”,这不禁让笔者感叹:出租车的问题似乎就未曾在市民声讨的热点中尝试过“缺席”,甚至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涉及交通、物价、交警等部门,多头管理而且受社会广泛关注,既是烫手的“山芋”,又是踢来踢去的“皮球”。使用“问题计价器”,其结果无非是的哥受益,市民无辜被“宰”。虽然,有个别“爱较真” 的市民早前已“过问”此事,但并未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直到媒体广泛报道后,一些部门方才站出来管一管。
细想,对出租车行业的管理,有关部门早就专门制订了相关管理条例,每部出租车上也都有举报投诉电话,节假日有关部门也组织力量上路检查打表计价、拒载等情况。表面看起来,这些措施和做法是“够规范”、 “够力度”的,而每次检查的结果基本上也是良好的、和谐的。对于这种结果,市民却始终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这仅仅是出租车行业的一时“平静”罢了。
本文开头提到“如发现使用问题计价的出租车,乘客可拒付款”。坦白说,当笔者最初看到这个消息时,确实乐了好一阵子,因为觉得乘客的合法权益终于可以得到保障了。但认真想想,笔者又不得不产生质疑:有多少市民懂得如何辨别“问题计价器”,又有多少发现了“问题计价器” 的乘客有勇气乘车不给钱?
笔者以为,查看“问题计价器”的工作绝非是市民可以胜任的,更不是市民为了不被宰而时刻要注意的事情。解决这个热点问题,关键还是在于管理部门的真抓实管和合作联动,若放任踢“皮球”和“做样子”等现象继续存在,这种现象仍会继续上演,甚至愈演愈烈。
从出租车行业的角度看,若我们的的哥大佬们都能共同遵守相关法规,靠优质的服务拓展自己的生意,又何尝需要通过计价器做手脚这种小伎俩来获取利润呢? (吴志坚)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今年9月10日是我国第41个教师节,主题是“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谱写教育强国建设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