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源新闻网由河源晚报社主办!新闻网旗下: 在线数字报 | 新少年
当前位置:河源新闻网 >> 新闻 > 时政要闻 > 阅读新闻

老天爷和市民不文明行为该为“水浸街”负责?

     本报4 月16 日报道:市区连续出现阵雨天气,部分路面开始出现“水浸街”现象。实际上,以往雨季来临时,突发强降雨等恶劣天气,加上城市排水设施跟不上,市区多处路面出现一片汪洋,沿街店铺甚至出现“水浸店”。

      点评:市民行为不文明、排水管道设计不足、工地泥沙乱堆放 ……一听就明白,要不是“天灾”,要不就是市民、城市的责任,与相关部门可没多大干系。但让人搞不明白的是,年年在升级改造排水系统,却年年水浸街,难道市民们就只能如网友所戏谑的:要在河源生活,先学会游泳吧,下一个汛期可是又来了!

      本报4 月17 日消息:我市近期将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时间和人力,强力出击,力争用三个月时间,基本清除无证行医黑窝点、医疗机构违规执业等违法违规行为。

      点评:集中整治能打掉一批非法行医的机构,但日常严格监管才是封堵非法行医的长效手段。而要根治,就需合理规划设置一批社区保健医疗服务机构,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的就医模式。此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看病贵”问题,群众才能真正拥有优质的医疗环境。

      本报4 月17 日报道:日前,有收发快递的工作人员向记者反映,他按照快件上的地址到海关附近寻找万绿湖大道西一路,结果却找不到该路名。记者调查得知,市民口中的大桥北路、西一路、新港路其实都是同一条路,只是大名别名一起上,难免会让人迷糊。

      点评:大桥北路、西一路、新港路,每个地名都有各自的历史,怎样才能让市民不至于“ 蒙查查”?政府除了规范地名,还应广而告之,为沿路居民统一门牌号,多设置指示路牌。否则,仅以政策规定、规范好的地名也只是停留在纸面上,难以真正便民。

      本报4 月18 日报道:网友 “放飞心情”近日在我市民生论坛上发帖说:“早餐打包回来之后,吃到最后,发现打包用的泡沫饭盒已经溶解了,那种感觉就像吃苹果发现‘半条虫子’一样,我把溶解的饭盒吃进去了!”跟帖中,不少有过相同经历的网友表示 “心惊惊”。

      点评:泡沫饭盒大行其道,正如网友所言,奥秘在于“商家图便宜,顾客图方便,有关部门视而不见”。从中也可以看出,由于市场需求旺盛,抵制泡沫饭盒的行动必然是一场持久的“攻坚仗”。但是,也只有从自己做起,小的希望才有成为现实的可能。

      栏目主持:蒋安春






上一篇: 公交车司机称老人应该避让高峰期
下一篇:市政府召开新一届组成人员工作会议 为发展凝心聚力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更多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案例展示 | 联系我们 |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