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国土局将采取措施既要保发展又要保红线
未来5 年,我市要大力实施 “生态经济”发展战略,而发展重大产业项目和加快推进交通建设成为其中重要一环。越来越多的重大项目进驻河源成为必然之势。如何做到既保障这些重大项目建设用地,又确保耕地保有量稳中有升?就此,记者采访了市国土资源局局长刘振林。他表示,现在我市已进入相对较快的发展轨道,提供用地保障是重要因素之一,一定要积极主动向省委、省政府以及省国土资源部门汇报河源经济发展的环境、速度和势头,以及解决用地的措施,多争取用地指标以确保重大项目用地。
“要盘活我市土地存量,通过一些旧厂房、旧城区、旧房屋的改造,争取更多的用地指标。”刘振林说,要按照节约用地要求,分配好用地指标,发挥用地指标最大效益。同时提高办事效率,加快用地报批速度,让一些项目早落户、早动工、早产生效益。
项目建设用地不可忘,而耕地保有量也是关系农民生存的大事。未来在确保我市项目建设用地的同时,又如何确保耕地保有量稳中有升?“保护好耕地就是保护好我们的未来。省里下达我市的耕地保有量任务是约188 万亩,而河源现在耕地保有量是209 万亩。”刘振林告诉记者,关于如何来守住这根红线,首先,要组织基层力量加大对耕地保护的巡查力度。其次,严厉打击在耕地上进行非法建设的一些违法用地行为。最后,要运用国家的一些政策加大农田整理力度,加大力度对低效园地、山坡地的开发,提升耕地的等级,实现占补平衡。
同时,耕地保护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要动员全社会珍惜土地,自觉爱惜土地、保护土地,让保护土地成为全社会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本报记者 黄丹
热点图片
- 头条新闻
- 新闻推荐
最新专题
- 酷暑时节,下水游泳戏水的人增多,也到了溺水伤亡事件易发高发季节。近日,记者走访发现,虽然市区河湖周边基本立有警示牌,但不少公开的危险水域仍有野泳者的身影。为严防溺水事故发生,切...